雲南:把碧水藍天留給子孫後代

2017-09-06 09:37:15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叮囑幹部群眾:“雲南有很好的生態環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們手裏受到破壞。”“雲南要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發展的重要定位,也是國家賦予雲南的重要使命。

  建設生態文明排頭兵,雲南有著獨特優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環境品質改善為目標,以生態環境安全為底線,以環境監管執法為抓手,紮實推進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任務,雲南取得明顯成效。

  守護底線 生態網絡佈局合理

  上世紀80年代,當知識分子紛紛“孔雀東南飛”時,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楊君興卻從廣東沿海來到綠孔雀故鄉雲南,一扎便是30多年。這樣的選擇在楊君興看來並不難: “雲南魚類物種佔全國淡水魚的40%,別説這一生,就是再多幾生都研究不完。”

  被宣佈滅絕的雲南閉殼龜被重新發現,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被確認為獨立物種,在國內消失多年的彩鹮重新回歸滇池,近幾年來,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好消息不斷。

  越來越多的瀕危動物得到格外呵護。截至2016年12月,雲南省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161個,總面積約286萬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3%,基本形成了佈局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

  不僅山中動物更為活躍,雲南水質也在不斷改善。滇池、杞麓湖成功摘掉“劣”字,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Ⅴ類,2016年九湖水質總體保持穩定。2017年上半年地表水水質優良率為78%,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斷面比例為4%;與2014年基準年相比,優良水體斷面比例提高了12%,劣Ⅴ類水體斷面比例下降了8%。

  作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不少物種都是雲南特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獨特地位的亞洲象、綠孔雀,如今在國內只有雲南仍有分佈。翻開地圖更為直觀:向東,雲南地處長江、珠江等大河上游,雲嶺大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有助於下游地區安全;向南,雲南又處於瀾滄江—湄公河、紅河等重要國際河流的上游。保護雲南生態,不僅關係到國家生態安全,更直接關乎我國國家形象。

  有減有升 比較優勢日益顯現

  除草靠人工、施用農家肥、引導村民飼養茶園雞……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控制蟲害靠自然。

  “要是蟲害暴發,一隻害蟲5分錢,雇人手工捉蟲。” 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祖祥表示,有機農業對環境要求高,而未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乾淨水源,在沒有工業污染的普洱並不罕見,成為發展有機農業的基礎條件。

  大理市上關鎮和尾村村民董洪明光賣牛糞,一個月收入就超過千元,而買牛糞的雲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有機肥,也利潤可觀。

  “如果明年、後年現在的土地也不能種了,只要是為了保護撫仙湖,該讓,我也讓!”玉溪市澄江區“退房還湖”後的村民謝能,為了保護撫仙湖,種蔬菜用化肥少了,有機肥卻多了起來。改變了廢物利用方式,洱海的污染源如今卻成為雲南農民手中的重要資源。

  2016年,雲南全面超額完成減排任務。2016年與2015年相比,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62%,氨氮下降3.08%,二氧化硫下降0.54%,氮氧化物下降0.51%。

  有減有升。2016年雲南省環境空氣品質總體保持優良,16個州(市)政府所在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8.3%,較2015年再提高1個百分點。保護環境成為自覺,卻並未成為雲南發展的桎梏。相反,通過綠色發展,雲南生態環境的比較優勢日益顯現。

  敢吃螃蟹 所有縣域定量考核

  今年8月8日,曾被住房城鄉建設部點名批評的入滇河道海河從黑臭水體中銷號。這個曾經的被投訴大戶,如今第三方測評滿意度卻達到了94%。

  “根據今年出臺的 《滇池流域河道生態補償辦法》,我們簡單做了測算,如果區裏河道治污不力,最差的情況下,一年被罰款可能高達上億元。” 官渡區水務局局長姚啟説。

  2015年5月,雲南省環保廳和財政廳共同出臺縣域生態環境品質檢測評價與考核辦法,成為全國首個將所有縣域納入定量生態考核的省份。

  “用環境品質考核倒逼環境管理轉型,有助於真正觸動縣域黨政機關,提高基層環保部門話語權。”雲南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處長鄧加忠表示。

  直面問題,從嚴整改。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按照“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名責任人、一抓到底”的要求,逐項落實整改措施。

  截至2017年6月底,總體完成率約為60%。同時,全面啟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計劃分4批年內對全省16個州(市)開展一輪環境保護督察巡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依靠長效機制和制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步伐必須加快。從公安、環保聯合執法、環保法庭到環保公益訴訟,雲南為護航生態文明先行先試。雲南省委專門成立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協調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工作。

  截至目前,雲南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等初步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已有堅強的制度保障。(記者 張帆 楊文明)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