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丨全力推進黑土地保護夯實可持續發展之基

2017-10-10 10:31: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責編:陳晨

  黑龍江日報訊: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和縣域耕地品質調查評價成果,黑龍江省現有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全國黑土耕地面積的56.1%,是我國黑土分佈最為集中、面積最大的區域,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長期超負荷利用、重用輕養,黑土地“量減質退”問題突出。面對黑土退化的嚴峻形勢,亟需全力推進黑土地保護,不斷提高黑土耕地的內在品質,夯實國家糧食安全、農産品品質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基礎。

  一、創新黑土地保護機制

  一是加緊編制中長期專項規劃。從省級層面,重點結合《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等相關規劃、農産品區域佈局及黑土資源保護利用實踐,加快研究編制省級黑土地保護利用規劃及實施細則,明確目標任務、保護重點、技術路徑、保護措施等。

  二是建立協調推進和目標考核機制。建議國家在國土資源部門設立黑土地保護機構,統一行使黑土地資源保護監督管理職責。建議將黑土地保護利用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目標和考核內容,建立省級黑土地保護網絡和數據庫,將耕地品質提升作為糧食生産考核的重點指標之一,逐步完善黑土地保護績效考評、激勵獎勵、失職問責、瀆職追究等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縱橫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建議國家將東北黑土區納入生態補償範圍,並將品質退化、水土流失嚴重地塊納入休耕計劃,開展休耕試點;啟動農業綠色生産補償,對採用培肥地力、輪作等環境友好型生産方式的經營主體給予生態補貼;調整優化省級財政支出結構,提高黑土地生態補償比例,建立黑土品質建設補貼機制,鼓勵增加有機肥投入、調減化肥農藥用量,全面推行保護性耕作制度,開展農業清潔生産技術示範。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協調黑土保護中相關區域間的經濟利益關係,可考慮以省為單位、以年度糧食凈輸入量為依據,遵循“多調多補償、少調少補償、不調不補償”的原則,由發達的糧食主銷區地方財政按單位商品糧價格的一定比例提取,設立商品糧調銷生態補償基金,由中央財政統籌,按照一定的分配系數轉移支付給東北等商品糧主産區政府,主要用於加強主産區生態建設,鞏固耕地尤其是黑土資源保護的經濟基礎,提高黑土區糧食生産供應能力和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提升黑土地保護的科技支撐力度

  一是加大黑土保護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力度。加大研究資金的穩定投入,依託科技部“黑土資源保護與持續利用創新團隊”,組織科研、教學和推廣單位開展協作攻關,加強黑土區地表水土過程、侵蝕機制與調控等重大前沿基礎研究,從區域內土—肥—水—作物資源綜合高效利用出發,著重攻克黑土資源保育、水土流失防治、退化黑土生態修復等技術瓶頸,集成一批黑土地品質保護與提升的綜合技術模式。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