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走綠色發展之路

2017-10-17 09:46:43  來源:陜西日報  責編:陳晨

  陜西日報訊:山區林區是林業生態建設的主戰場,也是貧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區,解決這一地區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出路在山,希望在林。陜西林業一手抓生態建設、一手抓林業産業,走出了一條靠山養山、養山興山、興山致富的生態建設與脫貧增收的“雙贏”之路。 

  讓林業惠民政策真正惠民 

  國家生態護林員政策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重要內容之一。2016年,中央下達我省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萬名,中央投資1億元。當年全省共選聘1.8萬名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生態護林員,帶動5.5萬多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真正實現國家“保被子”、貧困人口“得票子”。 

  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退耕戶不僅可以得到每畝1500元的補助,而且允許栽植特色經濟林。截至目前,全省累計下達退耕還林還草256萬畝,傾斜安排貧困地區退耕還林168.9萬畝,佔總任務的66%,下達補助資金10.6億元。 

  在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方面,近年來,中央和省上每年下達補償資金9.14億元,惠及群眾59萬戶、146萬人,戶均補償資金1549元,人均補償資金626元。 

  讓林業富民産業惠及民生 

  近年來,陜北變綠了,關中變美了,陜南生物多樣性更豐富了,一大批林業産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國家專項調查顯示:2015年,陜西林業産值達1041億元,佔全省農民人均年收入的38.2%,對貧困戶收入的貢獻率為53.1%。 

  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木本油料達到1900余萬畝,花椒産量全國第一,韓城僅此一項,年人均增收5500元;核桃、油用牡丹面積全國第二;林麝養殖數量和麝香産量佔全國70%以上;全省培育苗木45億株;發展森林公園88處、濕地公園38處,年均接待遊客2380萬人次。當年,全省林業産業總産值達到1078億元,已成為農民增收脫貧的重要途徑。據國家林業局西北規劃院最新調查評估顯示,林業産業收入佔陜西農民人均年收入的38.2%,對貧困戶收入的貢獻率達53.1%。 

  位於秦巴山區的城固縣雙溪鎮回子壩村,近年來發展厚樸藥材林3920畝,一個輪伐期産生經濟效益1815萬元,人均年增收6550元。村上還種植食用菌40多萬袋,年産值達350多萬元,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2016年村上的人均純收入比2000年相比,翻了近5番。 

  讓林業“三變”改革落地生根 

  深入推行農村林業“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林農獲得更多實惠。2016年,省林業廳確定寧陜縣為全省首個生態脫貧示範縣,大力推進農村林業“三變”改革。截至去年年底,寧陜縣林權抵押面積達3.17萬畝,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6337萬元;林地流轉累計74萬畝,總交易額達7億余元。陜西銀達集團、西部集團等實力雄厚的企業,通過流轉農民手中林權,建成了悠然山濕地景區、雲溪谷景區、筒車灣景區等,吸引大量遊客,當地群眾借勢發展家庭農莊56個、森林農家樂80個,帶動了一大批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戶均增收3000多元。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