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新灞橋

2017-11-24 09:32: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11460303713_1

俯瞰灞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11460310620_1

灞橋盛開的花兒

  人民日報海外版訊:從古至今,生態環境都是西安市灞橋人的驕傲。

  這裡望得見青山:依託秀美洪慶山建成的洪慶山國家森林公園內鬱鬱蔥蔥,逾百萬株各類樹木隨風搖曳,隨著移民搬遷工程的實施,更將走出“美麗鄉村”的富裕之路;這裡看得見綠水:浐、灞、渭三河穿城而過,萬畝水面碧波盪漾,交匯成西安主城區內獨一無二的濕地景觀;這裡記得住鄉愁:陳忠實先生筆下的“白鹿原”不僅有深厚的文化積澱,也成為現代都市農業和“互聯網+”發展的沃土,以櫻桃、葡萄為主導品牌的現代農業讓灞橋白鹿原的綠色經濟蓬勃發展、持續向好……

  青山綠水的灞橋生態環境,不僅有賴於大自然的恩賜,更得益於長期堅持“生態強區”發展理念不動搖的生動實踐。西安市灞橋區始終把“讓群眾喝上乾淨水、呼吸新鮮空氣、擁有良好居住環境”作為最大的民生來抓,持續推進生態建設,全力打造“潤美浐灞河、秀美洪慶山、淳美白鹿原”,走出了一條“改善生態環境+優化投資環境+提升産業效能+彰顯城市品質”的快速發展之路。

  引領綠色發展

  生態強區,規劃先行。近年來,灞橋區堅持用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區域科學發展,將區域發展置於西安總體規劃中,以規劃統領生態治理,惠及廣大群眾。為了充分發揮浐灞河、世園會會址等資源優勢,以國際化標準打造高品質的城市景觀和生態品牌,灞橋區先後邀請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公司,高標準編制灞橋生態城區建設及浐灞渭河綜合治理和洪慶山、白鹿原開發建設等規劃,進一步豐富生態元素,做到用國際領先規劃理念引領發展,彰顯特色。

  在具有國際化視野規劃的引領下,灞橋區不僅收穫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成為眾多客商投資興業的熱土。近年來,灞橋區累計引進項目138個,其中過億元項目82個、世界500強和國內百強企業14家;實際引進內資393.2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06億美元,吸引了京東商城西北基地、溫德姆花園酒店、常樂·尚都鐵路主題公園、陜西佰鴻再生醫學産業園等項目的相繼入駐,實現了生態保護與城市建設的良性互動。

  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不只是招商引資工作的突破,更是一系列經濟發展的鏈式反應:灞橋區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引進世界先進的規劃、環保等理念,按照高新技術引領、傳統産業升級、優勢産業突破的思路,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型工業、文化旅遊業等主導産業;與知名國內外企業聯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引進新能源、新材料、現代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産業。同時,灞橋區的決策者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堅決摒棄不利於生態發展的高污染企業入區發展,對入區企業實行嚴格環評,破壞環境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不許落地。

  打造城中濕地

  昔日荒草萋萋、沙土遍地,今朝柳綠花紅、生態優美,這是位於西安城東的灞河近年來發生的巨變。如今,隨著灞橋區灞河左岸綜合治理二期工程的順利實施,美麗的灞河將再次完成它的華麗轉身。

  灞河是鑲嵌在灞橋土地上的一條綠色項鍊,灞橋區近年來持續進行灞河兩岸綜合治理工程,不僅對灞河河堤進行建設、加固,使河堤城市段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同時,按照做加法不做減法的原則,以原生態為基礎對河道及濕地進行綜合整治,營造生態景觀,美化和改善周邊生態環境,使灞河兩岸的優美景觀成為西安東城一道靚麗靈動的風景線。

  如今,灞河灞橋段已經從城郊的普通水系蛻變成風景宜人的灞橋生態濕地公園。公園以灞橋、灞柳、灞水為主題文化,全長15公里,濕地面積1980畝,綠化面積1650畝。其中一期從華清橋至祥雲橋約3.3公里,公園內共有植物213種,原生態鳥類33種,原生態柳樹2萬餘株,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被聯合國授予“傑出環境治理工程獎”。隨著灞橋生態濕地公園的宜居價值不斷顯現,如今的灞河兩岸已是高樓林立、社區連片,不僅成為既具有原生態魅力又具有歷史人文魅力的獨特“古城綠道”,更是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的灞河水岸經濟帶。

  建設優美城區

  為營造天藍、水清、地綠的優美城市環境,灞橋區相繼啟動實施了臺垣坡面綠化、三環路林帶建設、高速路綠化林帶建設、縣鄉道路及出村道路綠化等綠化工程,開展了“綠滿灞橋、三年植綠大行動”,形成了以“一山、一溝、三河、兩坡”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設格局,全區林木綠化率已達到43.8%。洪慶山和白鹿原直觀坡面綠化項目是西安市大綠工程三期片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直觀坡面造林面積總計達1.2萬畝,栽植各類苗木150萬株,新增的5600畝生態林為洪慶山森林公園建設及移民搬遷工程的實施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綠色生態網的編織,不僅體現在山川坡原,更表現在城鄉居住區綠地的逐年增加。通過實施“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項目,集中居住型村莊的林木綠化率超過60%。流經轄區的灞河、浐河、渭河沿岸生態保護、河岸林木綠化基本完成,林木綠化率超過85%。綠化面積的增加,帶動了城市林業經濟發展,每年一屆的洪慶山槐花節暨環山自行車越野賽和白鹿原櫻桃採摘旅遊季等綠色旅遊項目,帶動了當地休閒旅遊業發展。白鹿原櫻桃、葡萄基地和洪慶山核桃示範基地等經濟林的發展,讓農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保衛碧水藍天

  創業容易守業難。生態價值的兌現需要一個很長的週期,要實現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就需要建設和治理的同步提升。

  從2012年至今,灞橋區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工程”,積極推進環境保護整治工作。全區成立9個環保所、配置執法裝備,對重點污染源安裝遠程視頻監控設備,顯著提升執法成效。

  從經濟為王到生態引領。經濟發展不能以污染為代價,灞橋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對浐河、灞河13個排污口全部進行了徹底封堵,加強浐灞地下水源地環境保護日常檢查,對取水井周邊的污染源進行取締和整治,經檢測飲用水達標率達到100%。同時,投資5680萬元配套建設了紡織産業園污水處理廠,周邊企業生産、群眾生活廢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未來的灞橋區將繼續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發揮生態資源的最大社會效應,努力實現水岸灞橋、森林城區的建設目標,在打造生態優美、充滿活力、生活幸福的宜居灞橋的路上奮力前行。(記者 田立陽 董婷婷)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