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加速推進“河長制”落地生根

2017-11-27 16:25:16  來源:重慶日報  責編:陳晨

  重慶日報訊:全面推行“河長制”,對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的總體要求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意義重大。

  豐都縣位於三峽庫區腹心,緊鄰長江黃金水道。轄區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24條。對豐都而言,“河長制”的全面推行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價值。

  今年以來,豐都緊緊圍繞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6項任務,加速推進“河長制”落地生根。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象,在豐都大地不斷呈現。

  環境嬗變 收穫眾多好評

  10月20日,豐都召開全縣河長制工作推進會。豐都縣委書記徐世國在會上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切實把河流和水庫治理好、管理好、保護好,為推動豐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9天前,長江委代表水利部督查重慶“河長制”工作,豐都和涪陵、合川代表重慶接受督查。督查組給予了豐都“機構齊全、推進迅速、亮點突出”的高度評價。

  好評不僅自“上”。在渠溪河青龍鄉河段兩岸,長期存在的砂石料堆和垃圾不見了,水清河暢的原生態美景清晰呈現。

  同樣,得益於“河長制”的推進,豐都龍河濕地公園長期裸露的土壤近期得到了有效治理,濕地生態景觀得到了恢復提升,園內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和種類有了增長趨勢。

  “現在實行了‘河長制’,河道和水域有人管、有人治,近段時間變化很明顯!”平日經常在渠溪河和龍河河畔休閒健身的群眾紛紛“點讚”。

  正如群眾所言,不僅是渠溪河和龍河,在豐都的眾多河庫,“河長”們盡職履責,各相關部門街鎮鄉咬定目標齊抓共管,水域污染隱患及時被發現並得到整治,一些被破壞的生態循環體系逐漸得到修復。

  “河長”治河 實現全域覆蓋

  前期“河長制”工作的推進,無疑為豐都“河長制”如今收穫好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豐都縣、鄉、村三級河長全部就位,河長辦組建到位,河長制管理體系實現全覆蓋。全縣建立了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明確了各級河長基本職能職責,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編制了縣鄉工作方案,制定了“河長制”督查、考核、驗收等配套制度,為高效推進“河長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同的水域需要有針對性的修復、保護措施。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豐都加快編制“一河一策”方案。目前,碧溪河方案已經印發實施,長江、龍河、渠溪河等10條流域性河流方案正在擬定。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六項任務”全面分解細化,推行目標管理,倒逼工作落實。24條河流、4座水庫的劃界確權工作已完成80%,64個污水處理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同時,各級河長紮實開展江河巡查、問題發現、任務交辦、跟蹤反饋等工作,上下聯動作用充分發揮。相關部門通力配合,積極開展規劃編制、問題排查、聯合執法等工作,互動效應日益凸顯。推行PPP治水、民間河長等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良好格局。

  創新思路 特色亮點初顯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長制”工作的推進中,豐都充分融合“創新”的發展理念,特色亮點初顯。

  豐都在全國首創由縣人大、縣政協領導擔任“督導長”機制——由人大、政協負責人對縣級11條重要河流(含流域水庫)河長實行同級監督指導,街鎮鄉將人大代表納入河庫長名單,協調辦理相關工作,充分發揮參政、議政作用。

  工作考核上,實行“442”考核辦法,即督導長考核權重佔40%,上級考核權重佔40%,河長辦考核權重佔20%,從考核層面體現“督導長”作用,促進各河長“守河負責、守河盡責”。

  同時,豐都還在全市率先推出“豐都河長”微信公眾號,實現“河長制”工作宣傳、監督、反饋一體化。該微信公眾號設置了信息平臺、河庫管理、建議投訴等欄目,市民可通過該平臺,了解河長制的最新信息,以及進行信息交互、建議、投訴。豐都縣河長辦將對市民反映的問題和意見進行收集整理、督查和反饋。

  除了微信公眾號,豐都還被納入全市“河長制”信息化試點縣。水利部定點扶貧成員單位中國水科院擬投入100萬元,幫助豐都建立“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目前,已選定彈子臺水庫、包鸞河進行試點。目前,彈子臺水庫在線水質監測站基本建成,監測設備安裝完畢,可用已成視頻監控以及新建3個紅外高清視頻監控機位開展水面監視。

  管治水體 全力做好“五個三”

  “‘河長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責任制’,決不能只戴‘帽子’,不擼‘袖子’。各街鎮鄉和相關部門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河長制’落實,讓豐都的河更暢、水更清、坡更綠、岸更美。”徐世國表示。

  下一步,豐都將緊扣“一河一長”、“一河一策”、“一河一檔”“三個關鍵”,突出“重點項目、問題整改、特色打造”“三大重點”,夯實“清單明責、層層壓責、履職盡責”“三項責任”,做好“強化資金投入、形成工作合力、引導公眾參與”“三重保障”,嚴格“督查、通報、考核”“三項機制”,切實把河流和水庫治理好、管理好、保護好。(記者 趙童 譚靖 劉茂嬌)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