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綏德名州: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遊新高地

2018-01-23 10:59:38  來源:陜西日報  責編:陳晨

  陜西日報訊:綏德自古有“秦漢名邦”“天下名州”“西北旱碼頭”之美譽,是陜西北線旅遊的關鍵節點、紅色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支點,更是榆林旅遊南線上的璀璨亮點。與此同時,綏德縣更是全國文化先進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秧歌之鄉、民歌之鄉、嗩吶之鄉、石雕之鄉和剪紙之鄉,是陜西省四大交通樞紐中唯一的縣級樞紐和榆林市規劃建設的三個副中心城市之一,是榆林市南部教育、醫療、文化和商貿中心。 

  2013年,全省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建設工作啟動以來,綏德縣按照“規劃引領、打造特色、保護修復、完善功能、開發利用、宜居富民”的總體要求,堅持規劃先行、文化引領、文旅融合、一城四創和旅遊興縣,著力打造名州省級文化旅遊街區和全域文化景觀建設。2015年7月,名州鎮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2015年12月,疏屬山景區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6年12月,省旅遊局授予名州鎮“陜西省旅遊特色名鎮”稱號;2016年12月,文化廣場景區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6年12月,革命歷史紀念館入選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14個部委聯合印發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2017年8月,名州鎮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76個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重點城鎮之一;2017年12月,創新現代農業園區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堅持規劃先行 注重項目推進 

  為堅持科學規劃先行,綏德縣先後編制了《綏德縣名州省級文化旅遊街區建設規劃》《綏德縣名州省級文化旅遊街區城市設計規劃》,將旅遊區總體佈局為一條軸線、三大板塊、若干景點,形成了以歷史街區為發展軸線,以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秦漢文化構成三大核心板塊,以革命歷史紀念館、漢畫像石館、扶蘇文化苑為主體,華墻院、高家進士院、文廟、巽地樓、永樂門、銀川門、綏德地委舊址、綏德師範舊址等為支撐的旅遊網絡體系。 

  綏德縣加大資金投入,將名州文化旅遊街區建設項目列入縣財政專項預算,並通過整合項目、捆綁資金、招商引資等多渠道籌措資金,五年累計投資79271萬元,用於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保護修繕、旅遊設施、新區住房、鎮區環境整治等六大類項目建設,逐步形成了一景區(疏屬山核心景區)兩園區(黃土風情文化園區、創新現代農業園區)的名州省級文化旅遊名鎮建設體系。 

  在積極挖掘文化旅遊資源的基礎上,綏德縣委、縣政府先後多次組織相關人員到浙江、江蘇、韓城市和禮泉縣袁家村等地考察學習古鎮保護、旅遊産業、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取長補短,有效融合,打造具有綏德特色的名州文化旅遊街區。 

  突出文化引領 創新文旅融合 

  綏德縣堅持以突顯綏德古城風貌、陜北窯洞和民俗文化為主線,按照“新建如舊、改造如舊、修舊如舊”的原則,結合棚戶區改造,全力加快傳統街區的改造提升。把綏德古城核心區域疏屬山作為名州文化旅遊街區規劃建設的重點,充分挖掘秦長子扶蘇墓及扶蘇祠、蒙恬墓、漢畫像石館、文廟、圍窯、綏德警備區司令部舊址、李子洲故居、綏德地委舊址、子洲圖書館、綏德師範等厚重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使名州文化旅遊街區散發著無限的魅力。同時,著力完善景觀牌樓、遊客中心、窯洞賓館、購物超市、旅遊廁所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街區綜合服務功能,再現陜北民俗和歷史傳承特徵。 

  堅持“旅遊+”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商、服”八字方針,以特色美食、特色産品吸引人,以特色文化、特色景點留住人,拉伸産業鏈,培育多元業態。建設綏德縣展覽館,把綏德千年文脈依照歷史時序演進,濃縮了綏德的人文歷史,弘揚了綏德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綏德漢”精神;打造綏德石魂廣場,把綏德石雕、牌樓、窯洞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氣勢恢宏的石獅陣容,展示了綏德歷史悠久、工藝精湛的石雕技藝;建設創新農業休閒旅遊園區,成為集産業、文化、藝術、娛樂等為一體的省級休閒觀光旅遊農業園區;打造北門坡歷史文化旅遊街區,全力打造觀光遊覽、商貿購物、文化體驗、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特色旅遊街區;舉辦各類文化賽事活動,成功舉辦《歌從黃河來》全國踢館賽、“國慶旅遊哪去?金秋綏德歡迎您!”文化旅遊周活動,精心承辦全國第十一屆文化藝術節綏德分會場活動和為期一個月的“我在綏德過大年”活動,創新開展“3·28”陜北旱碼頭商貿文化旅遊節“中國·綏德國際石雕文化藝術節”“筆祖蒙恬全國公祭”等系列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名州省級文化旅遊名鎮的知名度。 

  2016年,全縣旅遊接待157.72萬人次,實現文化旅遊綜合收入7.92億元。2017年,全縣旅遊接待229.64萬人次,實現文化旅遊綜合收入11.199億元。 

  致力環境提升 推進旅遊興縣 

  綏德縣以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省級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為契機,全力加快推進名州文化旅遊名鎮環境整治。 

  搶抓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政策機遇,加快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升鎮區環境;持續開展鎮區環境整治工作,徹底整治臟亂差,提升鎮區整體形象,為遊客提供良好的旅遊環境;加大對鎮區、山體、河岸等綠化和亮化力度,有計劃、有重點地分期分批搬遷旅遊區周邊居民和機關單位下山,緩解景區人流、車流壓力;加強景區周邊群眾和廣大遊客愛國主義、文明旅遊和“綏民有德·誠信名州”宣傳教育,積極開展“我是名州志願者”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同時,以城景兼備為核心,以文化遺産、地域淵源、歷史民俗、生態山水為主線,在城市建設的框架下多元發展,打造良好的城鄉全域旅遊環境,實現人景融合。 

  “十三五”以來,綏德縣以建成“全國文化強縣、西北旅遊名縣和榆林副中心城市”為目標,大力實施“旅遊興縣”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做強做大文化旅遊産業。成立綏德縣文物旅遊局,組建綏德縣文化旅遊産業公司,創新文化旅遊建設、管理、運營、人才、市場“五位一體、同步推進”模式,依託綏德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勢,深入實施“以名州文化旅遊街區、以黃土風情園、創新園區和以郭家溝、三十里鋪為主3個AAAA級景區;以合龍山、郝家橋、一步岩、崔家灣綠源、黨氏莊園、義合古鎮為主的6個AAA級景區;16個特色鄉村旅遊産業精品小鎮;以及若干個農業、林業、水利休閒産業園區”為主的“3616+”精品景區創建工程;著力打造以“一首旅遊歌曲——《三十里鋪》,兩部旅遊大戲——《印象綏德·我的三十里鋪》《米脂婆姨綏德漢》,三個精品演齣劇團——綏德縣晉劇團、綏德縣黃土地藝術團、綏德嗩吶團,十五部鄉村民間小戲”為主的“12315”精品文化工程;著力創建以節慶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黃土文化、美食文化等為主的“綏德范·臻陜北”縣域文化旅遊産業公共品牌,努力把綏德打造成為陜西省特色文化旅遊街區、陜西省旅遊扶貧示範縣、西北文化旅遊聚集地、陜西黃河公園中心城市、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17年4月,綏德縣榮獲西北地區“十大旅遊潛力縣”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旅遊名縣”榮譽稱號。 

  綏德美,美在質樸,美在精緻,美在不斷改善的自然風光和不斷提升的人居環境。作為榆林旅遊南線上的璀璨亮點,綏德縣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風情,向世人訴説著他的美。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