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林業五年生態數據刷新

2018-02-14 09:23:05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責編:陳晨

  中國綠色時報訊:各省(區、市)2018年地方兩會陸續閉幕。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過去5年,生態文明、生態建設普遍成為工作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省(區、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生態建設各具特色,曬出的綠色生態成績單足夠漂亮。

  5年來,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各地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在森林覆蓋率方面,全國森林覆蓋率目前達21.66%,放眼全國,各地均穩步提高。北京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3%;寧夏由11.9%提高到14%;河北由27%提高到33%;湖南提高至59.68%;廣東提高到59.08%;上海從13.1%提高到16.2%;浙江更是達61%;湖北達41.6%,提高2.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全國共完成造林5.08億畝,完成森林撫育6.22億畝,森林面積達31.2億畝,森林蓄積量達151.37億立方米,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這得益於各地在生態建設、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各地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培育森林資源作為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全力築牢國土生態安全屏障。過去5年,黑龍江完成造林730.8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2.3億立方米。北京超額完成平原百萬畝造林任務,新增城市綠地4000公頃,城市生態空間大幅增加。天津營造林215萬畝,建成美麗村莊765個、美麗社區791個。河北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新增國土綠化面積2561萬畝。陜西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完成營造林719.5萬畝。浙江新增珍貴樹木4500萬株,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江西植樹造林142.1萬畝、森林撫育560萬畝。湖北“綠滿荊楚”行動圓滿完成,造林添綠997萬畝。海南“綠化寶島”大行動造林近200萬畝,完成生態修復22.2萬畝,三沙島礁種植苗木315萬株,森林品質不斷提高。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然存在短板,制約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現代化進程。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圍繞生態資源總量不足、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産品短缺等短板,各地持續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成效顯著。內蒙古實施了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停止了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礦山企業開採勘探活動,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減少”。黑龍江實施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三北防護林、三江平原濕地等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江蘇針對生態環境突出短板,深入實施“263”專項行動,在全國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福建投入30多億元加大全流域生態補償力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296.6萬畝,6個設區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山東率先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城際聯防聯控制度初步形成。湖南積極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關停自然保護區砂石碼頭,清除濕地黑楊7.99萬畝,濕地保護率達75.44%。陜西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治理沙化土地105.4萬畝,積極探索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廣東深入推進綠道、古驛道、美麗海灣建設和雷州半島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森林公園達1373個,濕地公園達203個,國家森林城市達7個。(張興國 劉倩瑋)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