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態作為鄉村振興的生命線

2018-04-18 09:19:55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陳晨

  “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總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江蘇鄉村歷來以風光秀美著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的最大優勢,也是人民群眾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論斷,把生態作為鄉村振興的生命線,努力展現魚米之鄉的“最靚顏值”。

  鄉村振興20字方針中,生態宜居至關重要,它與其他四項要求相輔相成、互為支撐。沒有良好的生態、不注意保護生態,産業很難興旺,生活富裕會打折扣,也不符合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的要求。唯有進一步深化對生態重要性的認識,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我們才會有更全面、更高品質的鄉村振興,才能在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滿足城鄉居民對綠水青山的渴望、對美麗鄉愁的寄託,讓鄉村田園的景不丟,鄉土文化的根不斷,父老鄉親的情不淡。

  鄉村要做到生態宜居,首先要樹立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切實保護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徹底告別不顧資源環境的舊觀念、先污染後治理的老思路、重建設輕保護的窄視野。科學劃定江河湖泊限捕區域,保護好重要水源涵養區、自然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大生態補償和轉移支付力度,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讓直接承擔生態保護責任的區域和農戶“有賺頭”,讓農民群眾成為綠色空間的守護人。

  環境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對歷史上形成的生態問題,要科學地進行修復。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行農村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著力破解一些地方存在的垃圾圍村、污染進村問題。持續推進鄉村綠化,讓每個村子都是“綠樹村邊合”“花木四時新”。全面治理河塘溝壩,定期清理疏浚河道,消除各類黑臭水體,力爭在江蘇鄉村早日重現這樣的景象:河裏是可以游泳的,溪裏是可以捉魚的,池塘是可以洗菜的。

  人類的生産生活習慣對生態環境影響極大。建設生態宜居鄉村,要教育引導農民形成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産生活方式。堅定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在江蘇鄉村構建起綠色産業鏈、價值鏈。有效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逐步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優化畜禽養殖區域佈局調整,全面推進生態化養殖,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更加關注新時代背景下生態的多元價值,通過導入新産業、新模式、新人群,實現農業科技化、農村生態化、農民人文化,把江蘇鄉村建成現代版“桃花源”(記者 蘇言)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