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蘇南模式”引領鄉村振興

2018-06-28 10:57: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鄭思雯

  中國青年報訊:自2010年以來,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以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蘇南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一線人才的迫切需求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研究和實踐,深入探索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這一課題,形成了適用於經濟發達地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蘇南模式”,並取得顯著成效。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徐向明説,學校致力於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打破傳統的農業生産模式,以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從業者職業化為導向,為蘇南地區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

  讓更多新農人在農村更有作為

  2003年,于永軍來到無錫羊尖鎮南村承包下10畝地,一開始种家庭用的盆栽花卉仙客來,收益不高。後來回到母校“取經”,他大膽嘗試,以家庭農場模式來經營。如今,于永軍種植的花卉種類推陳出新,迎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喜好,將家庭農場的模式運用得逐漸成熟。

  一份調查顯示,2011年蘇南五市農業從業者佔比7.17%,且老齡化、兼業化、外來化嚴重,農業從業儲備人數嚴重不足。如今,“誰來種地”已成為國家關心的重大問題。培養一大批“愛農業敢創業、懂技術會操作、善經營精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迫在眉睫。

  2010年9月,學校召開為農服務大會,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加強與蘇南農業園區結對。第二年,學校與太倉現代農業園等園區合作,對農業從業人員開展培訓,並於2013年共建“園中校”,探索建立農民社區學院網絡體系。

  2013年9月,首批太倉青年職業農民定向培養班100名學員正式入學。經過3年多探索,學校不斷明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培養目標、體制機制、教學體系、培育路徑等要素,逐步形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蘇南模式。

  園藝科技學院教授陳素娟介紹,新農人培養要強化學生熱愛農業的理念,通過與校外基地合作,幫助學生了解農業生産的過程,同時,利用大學生涉農創新項目引導學生投身農業,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把論文寫在土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

  90後“新農人”高上冉畢業後,回到徐州做家庭農場,她選擇在古黃河的觀光路旁承包800畝土地,生産種植花生等農作物。之前,她曾有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在2014年從事有機生薑種植時,由於無土栽培成本高,生薑價格起伏大,一年不到就有了較大的虧損。意識到專業技術和實踐經歷跟不上,她把母校老師請到了生産基地。

  園藝科技學院副院長陳軍就是一位“軍師”。他曾在雜誌上發表相關論文,對指導農民進行蔬菜栽培很有一套。考慮到農場面積較大,他建議就近從古黃河中取水,採用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這一方法很快被證明行之有效。

  在農技服務入戶指導中,陳軍不僅為農民開具“診斷處方”,指導種植戶的農事操作、病蟲害防治,還幫助農民提高田間操作技能,為其提供“明白紙”。在給農民田間示範時,錄製現場操作視頻,做到“人走技術在”,方便農民隨時看、隨時學、跟著做。

  其實,在學校像陳軍這樣的專家老師有不少。2014年,學校組建了“為農服務辦公室”,加強與農業主管部門及生産一線對接,統籌協調田間課堂教學資源,通過“農民點菜、專家下廚”,打造130多個經驗豐富、專兼結合的師資團隊,開展田間課堂教學,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

  園藝科技學院院長袁衛明介紹,學校通過建立協作組織、建設示範基地、創新技術成果等多項舉措,將更多成熟農業技術運用到生産作業中去,以科技創新提高為農服務品質,實現更多農民增産增收。

  “新農人”引領蘇南鄉村振興

  蘇州市吳中區東湖家庭農場主徐斌多了一個新身份——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他的農場把時令蔬菜、枇杷、碧螺春茶葉加工與旅遊服務業融合起來,實現多元化收益,現在這裡已然是學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根據地”之一。

  江蘇太倉農委科教科嘗到合作帶來的“甜頭”。2013以來,太倉連續兩年共招錄207名委培生到學校學習。目前,兩屆農業委培生已奔赴農業生産一線,成為服務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學校還與昆山、常熟等市政府合作開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訂單班,首批定向培養畢業生也已在當地農業生産、經營、管理等崗位發揮骨幹作用。

  學校通過300多個農民社區學院與田間課堂,對種養大戶經營者、家庭農場主、農業企業負責人、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及其他職業農民進行多層次的培育,累計13萬餘人次,佔蘇錫常地區職業農民的45%左右,有力提升了職業農民應用農業三新技術的能力。目前,已有832家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示範社獲得省級以上認定,涌現出一批“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

  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蘇南模式”為三農政策制訂提供了鮮活素材和初步經驗,為經濟發達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供了樣本,還在全國性新型職業農民工作會議和職業教育會議上多次交流,被評價為“是一種雙向培養職業農民的好模式”。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