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水清岸綠不再是夢想

2018-11-22 10:02:52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夢清園”是上海市蘇州河沿岸最大的一塊生態休閒綠地,乾淨的河水三面環抱著這塊城市“綠肺”,河岸綠樹成蔭,河邊綠道曲徑通幽。如此景色讓人很難想像,這裡曾以“黑、臭”著稱,是蘇州河污染最嚴重的河段之一。

  從“黑如墨,臭如糞”到如今的水清景秀,蘇州河的環境整治工程進行了20餘年,創造了上海市生態環境治理的奇跡。

  “由正部長級來擔任治理一條河流的領導小組組長,是上海第一次”

  作為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見證了這座大都市的興起,同時也付出了沉痛的代價。隨著近現代上海城市快速發展,大量生活和工業污水肆意排放,蘇州河污染程度日益加深。到了20世紀80年代,蘇州河上海段全線遭受污染,魚蝦絕跡,各種垃圾隨波漂流,陣陣惡臭隨風飄散,成為一汪“禍水”。

  “我希望有一天,孩子們也能夠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在家門口的蘇州河裏暢遊。”讓蘇州河變清成為當時每個上海市民的心願。

  為了實現市民的美好願景,198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整治蘇州河,拉開了蘇州河整治的序幕。

  1996年,上海市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成立,提出了“全面規劃、遠近結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治理方針,大規模的蘇州河綜合整治成為上海市環境治理的重頭戲。

  原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張效國仍然記得:“1996年春節上班第一天,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人民大道200號,市長召開會議,領導小組的組長是市長。由正部長級來擔任治理一條河流的領導小組組長,是上海第一次。”

  歷時20餘年,蘇州河治理三步走

  1998年,蘇州河環境綜合治理第一期工程開工,2002年上海市把這一工程列為“一號工程”。上海市水務局辦公室主任阮仁良是當年的親歷者,他回憶説,治理蘇州河的原理很簡單,就是不讓污水排到河道裏去。但不讓污水排到河道裏,需要採取的措施卻很複雜。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截污。2001年4月,蘇州河六支流截污工作全面展開。彭越浦、真如港、木瀆港、新涇港、新槎浦、華漕港等6條蘇州河支流每天産生的30萬噸污水被截流,送往佔地66.17公頃的石洞口污水處理廠。

  阮仁良説,在第一期工程中,上海市鋪設了直接接到污染源的污水管道。污水管道又將污水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以白龍渡污水處理廠為例,其處理規模達200萬立方米/日,處理能力佔當時上海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的1/3左右。截污納管的同時,綜合調水作為輔助措施多次使用。

  兩岸“綠色走廊”建設也納入了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從1997年起,蘇州河沿岸172處原材料、農産品、垃圾堆場和糞便碼頭統統關閉;危棚簡屋大批拆遷;河畔“綠帶”不斷延伸。2002年,蘇州河第一期工程正式結束。

  2003年-2005年,上海市開展了蘇州河綜合治理第二期工程。二期工程仍以治水為中心,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繼續以截污治污和生態修復為重點,同步推進水環境整治和兩岸環境改造。工程重新設計了黃浦江和蘇州河交匯處、蘇州河河口的閘門。這是上海市為治理蘇州河開的一劑獨特“藥方”。

  “蘇州河的天然條件,決定了其自凈能力較弱。”阮仁良介紹説,蘇州河河口流量平均僅10立方米/秒,旱季則接近於零,多年平均潮差0.72米。這一閘門設立後,黃浦江漲潮時把蘇州河的污水攔住,使漲潮的水推不上來;落潮的時候,可以使蘇州河水加快流入黃浦江。同時,上海繼續治理蘇州河的六大支流,還對那些或穿流過市區,或散佈農村田間的水環境“毛細血管”進行治理,讓平均長度不到1公里的中小河道也告別黑臭,整個水系的水質日漸趨好。

  此外,一個個綠意和美景交融的沿河景觀相繼落戶蘇州河兩岸。2004年7月,蘇州河畔第一塊大型綠地——夢清園開園。作為上海第一個活水公園,夢清園源源不斷地將蘇州河水引入、凈化,最終變成清潔的水。

  2005年,蘇州河干流主要水質指標穩定達到Ⅴ類,生物種類和生物量大幅增加,兩岸基本形成適合休閒、觀光的綠化帶和居住區。

  水質改善取得成效,河底淤積了百年的底泥又成了新的問題。2007年,蘇州河環境綜合治理第三期工程正式開工。

  據時任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的朱錫培介紹,這一工程使用了128艘300噸運泥船來回駁運,經過6288船次的運輸,總航程55萬公里,相當於一艘300噸挖泥船繞地球開了14圈。6個月時間挖出約130萬立方米的黑臭淤泥,平均每天挖出8000立方米淤泥,12台液壓定位樁挖泥船同時作業,創蘇州河疏浚歷史之最。

  由於蘇州河底泥多年沒有疏浚,底泥成分複雜,不僅有淤泥,還有大量垃圾。如何處理這些清出來的底泥,將垃圾從底泥中分離出來,是一項技術難題。

  為此,上海市專門成立了攻關小組,將底泥挖出後,全部運到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場進行分離。先將垃圾與底泥進行一次分離,隨後將底泥中的淤泥與污水進行二次分離。有關部門還在淤泥上覆上一層適合植被生長的土壤,進行綠化。

  2008年,三期工程的主體工程完成後,蘇州河基本消除了黑臭,水質逐步穩定,環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同時,水生態系統也得到改善,部分河段又現魚蝦。

  調查數據顯示,市區河段出現了鯽魚、似鳊、麥穗魚等魚類,基本都是淡水定居型魚類。2000年以來,在蘇州河出現的魚類種類已經達到45種,接近1960年的49種,表明蘇州河的魚類群落在恢復中。

  水清夢圓,打造世界級濱水區

  蘇州河綜合整治仍在路上。上海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治理一條河流是非常複雜系統的工程。蘇州河經過前三期治理,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只能説剛剛及格。

  上海市沒有懈怠,咬定治理目標不鬆口,開始了第四期環境綜合整治。據悉,蘇州河第四期環境綜合治理範圍共855平方公里,涉及蘇州河水系內11個區,有關部門將通過點源和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防汛設施提標改造、水資源優化調度,以及生態、景觀、遊覽、慢行的多功能公共空間集成策劃和建設等綜合措施,滿足水功能區劃要求,留足濱水空間,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同時,生態廊道將一併構建,逐步推進蘇州河兩岸16公里公共岸線貫通,推進兩岸城市更新及用地轉型,打通濱水通道、增加濱水空間、營造水陸景觀、提升生態品質,打造世界級濱水區,滿足市民的健康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記者 蔡新華 徐璐)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