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聚力決勝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8-12-19 11:36:1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鄭思雯

【供稿待審】隴南市聚力決勝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脫貧)

新農村風貌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小康,是武都區委、區政府向全區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不折不扣,堅決完成。”這是武都區黨員幹部的一致共識。近年來,武都區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以 “六個精準”為抓手,不斷壓實攻堅責任,強化攻堅力量,創新攻堅思路,夯實攻堅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在2013年,武都區界定貧困村287個、貧困人口3.71萬戶15.01萬人,貧困發生率達30.26%,面對如此嚴峻的脫貧任務,武都區委、區政府不等不靠,埋頭苦幹,通過連續幾年的不懈努力,截止去年底,全區剩餘貧困人口1.29萬戶5.03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9.9%。今年,全區預計減貧2.07萬人,貧困發生率降為6.8%,至2019年,全區預計實現脫貧摘帽。

【供稿待審】隴南市聚力決勝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脫貧)

展示新農村

   強基礎 讓貧困村成為“山水畫”

  走進武都區池壩鄉孟家莊村,村口鮮艷的黨旗雕塑甚是引人注目,無時無刻不在向人們展示著這裡的紅色文化;村內廣場上,各類休閒健身設備一應俱全,青石鋪就的石階兩旁種滿各色樹木花草,每到盛夏時節,樹木蔥蘢,百花齊放,甚是好看;站在廣場的最高處,整個村子盡入眼簾,一座座白墻青瓦的農房錯落有致,和山水相映成趣,如同一張濃墨重彩的山水畫。

  幾年前,孟家莊村還是全區有名的貧困村。孟家莊村的蛻變只是武都區脫貧攻堅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武都區搶抓國開行貧困村社基礎設施建設融資貸款項目機遇,把該項工作作為補齊短板,加快脫貧的一項政治任務,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彰顯地域特色,突出個性特點的設計施工要求和達標村、示範村、精品村等不同標準及生態旅遊型、産業培育型、環境改善型、易地搬遷型等不同類型,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開發、特色産業培育等工作有機結合,切實加快推進項目村建設,努力實現項目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該項目自2016年8月實施以來,共完成各類建設項目277個,項目內容涵蓋水、電、路、房及公共服務設施等各個方面,有效解決了貧困鄉村群眾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等問題。

【供稿待審】隴南市聚力決勝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脫貧)

村民進行種植維護

    抓産業 讓群眾有主業能增收

  “這幾年我們村通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家的收入明顯提高。今年,合作社引種的魔芋産業喜獲豐收,除了自己種植的收入外,年底還能享受合作社1000多元分紅,産業扶持政策給我們帶來了福利,也讓我們脫貧致富更有信心。”和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尹順斌説道。近年來武都區採取産業扶持資金入股合作社的模式,不僅幫助貧困戶有了自己的致富産業,還能每年從中獲得穩定的分紅,既解決了貧困戶缺乏生産技術、銷售渠道等在扶貧産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又達到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共贏的目的。

  “掌握農時要巧幹,因地制宜順自然。花椒當作孩子養,致富路上奔小康。”這句流傳在武都鄉間的順口溜,正是當地農民對花椒樹進行科學管護的形象描述。

  通過多年的發展實踐,武都區針對不同鄉鎮的區域特點,形成了“按特困片區做規劃,按貧困村列項目,按貧困戶施策,按帶貧成效扶企業”的産業佈局。在白龍江河谷區域發展油橄欖産業,在半山乾旱區發展花椒、核桃産業,在高寒陰濕和林緣區發展中藥材、中蜂養殖、小雜糧等農特産,為貧困戶選準脫貧增收産業,做實做細“一戶一策”,確保每戶都有一個致富産業,實現了“家家有主業、戶戶能增收”,實現了由過去零星分散、短期發展向精準扶貧、持續發展的質變。目前,全區特色産業基地面積達到225萬畝,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931元,其中,特色産業經營性收入佔比從2013年的38.6%增長到43.2%,特色産業基本實現適生區全覆蓋和貧困戶全覆蓋。

【供稿待審】隴南市聚力決勝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脫貧)

柏林鎮下渠道村民入股分紅大會

     促電商 讓“山貨”走出大山

  “近年來,我們鎮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在各大電商平臺出售金絲崖蜜、茶葉、中藥材等土特産並得到了很好的收益。今年,全鎮電商交易額已達到1100多萬元,這麼一大筆收入,之前我們是連想都不敢想的”。裕河鎮幹部袁軍談道:“在發展電子商務之前,由於缺乏銷售渠道,鎮上群眾的農産品很多都積壓在家裏,根本賣不出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發展産業的積極性。現在好了,電商解決了銷路這個困擾我們多年的難題,真正讓群眾見到了效益,落到了實惠”。

  近年來,武都區按照市委“433”發展戰略和“1333”安排部署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以“新電商”思維統籌推進電商與扶貧、産業、貧困戶、農民組織化程度等方面的有機結合,通過緊抓“個十百千萬”電商工程、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電商扶貧三級服務體系建設、阿裡巴巴•隴南産業帶、農村淘寶建設及網或開發、人才培訓等各項重點工作,有力促進了就業增加、收入增加、城鄉差距縮小和社會經濟發展,充分發揮了電商在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至目前,全區建成“區電商扶貧服務中心”1處,網貨展銷平臺1處,鄉鎮電商扶貧公共服務站40個,村級服務點205個,有效運營網店1887家,電商累計銷售額達到34.2億元。今年,全區實現電商銷售額6.3億元,培訓電商人員7610人次,開髮油橄欖、花椒、核桃、茶葉、中藥材、小雜糧、蜂蜜等農産品為主的電商新産品166款,成功培育起“武都花椒”和“武都崖蜜”兩個區域知名品牌。

  拔窮根 讓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45歲的蒲池鄉麻灣村村民龍永紅在村裏算個“刺兒頭”,過去,鎮、村幹部説啥他都“唱反調”,現在緊跟著“跑得歡”,原因是村上來的駐村幫扶隊給他帶來了新希望:“我們種了一輩子洋芋、苞谷和小麥,覺得這些才是農民人的“根”。自從村上來了幫扶隊,這些同志天天上門給我做思想工作,不僅給我提供了藥材苗子,還請了技術員給我指導栽植技術,幫助我發展起了藥材産業,手裏有了錢我供三個女兒上大學也比以前輕鬆了,現在幹部叫我幹啥就幹啥。”龍永紅的眼裏充滿了自信。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心”,一直以來,武都區堅持扶志、扶德、扶文與扶弱相結合,充分發揮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作用,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呈現出村組拂新風,産業成風景,人人爭先進,發展日日新的良好勢頭,貧苦戶精神思想逐步實現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質變。為切實做好精神扶貧工作,武都區制定出臺《關於在全區進一步加強精神扶貧工作的若干意見》,從政策宣講、新聞宣傳、先進模範評選,志願服務幫扶,文明創建,移風易俗,技能培訓、環境美化等八個方面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工作,逐步實現了貧困群眾思想大轉變”,文明鄉風撲面來,精神文化雙豐收的良好局面,為提升全區貧困群眾精神風貌,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奠定了紮實基礎。(圖文供稿:武都區委宣傳部 編輯:劉蓉娜)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