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聚焦“鄉村振興” 貢獻“政協力量”

2019-01-03 17:32:06  來源:人民網  責編:陳晨

  人民網訊:田林縣政協始終把履職著力點放在“鄉村振興”上,圍繞“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主攻方向,開展“建言旅遊”、“移風易俗”、“文化惠民”、“文化幫扶”、“幫扶濟困”、“控輟保學”、“結對幫扶”、“就業幫扶”、“科技幫扶”、“助農增收”十大行動,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提升政協履職能力,助推脫貧攻堅進程。

  給鄉村産業把脈開方,增強脫貧堅實基礎。産業是山區群眾真正脫貧的保障。為發展好特色産業,田林縣政協針對農村産業特色不顯、規模不大、效益不好等現實問題,圍繞八渡筍、芒果、油茶、甘蔗、砂糖橘、鄉村旅遊等産業,深入168個行政村調研特色産業發展,最後形成12份調研報告,給山區特色産業發展把脈開方。針對八渡筍産業大而不優的情況,提出“改造+品牌”的建議,一手抓低産改造,一手抓品牌建設,提升了田林八渡筍産業品質;抓住田林芒果“晚熟”特點,抓住百色市打造百萬芒果基地機遇,提出建設萬畝示範園的建議,促成了樂裏鎮新寧村萬畝示範園的建立,為全縣貧困群眾脫貧打下了基礎,

  給鄉村人才提供支持,破解脫貧現實難題。山區發展人才奇缺。為破解這一難題,田林縣政協充分發揮界別優勢,組織交通、水利、科技、林業、農業、畜牧等涉農單位委員,發揮專家隊伍優勢,對深度貧困村開展交通、産業、飲水、住房、教育衛生等視察活動,從專業的角度對脫貧攻堅項目進行引導,提交政協提案11件,提出可行性建議72條,有效防止了低水準建設。同時建立委員聯繫制度,從中挑選53名中級職稱以上委員聯繫幫扶,深入貧困村和貧困戶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農業生産,培養了21名各行各業“土專家”,建設各類示範園13個,輻射帶動全縣54個貧困村27205人脫貧致富。

  讓鄉村文化滿血復活,增強脫貧內生動力。“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造成田林貧困的原因複雜多樣,但關鍵一條是缺乏脫貧的內生動力。因此,田林縣政協始終注重“精神脫貧”工作,以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為抓手,激發山區群眾的脫貧鬥志。針對山區留守兒童、老人最多的現狀,充分發揮300年曆史的田林壯劇文化優勢,進村入戶恢復組建村屯業餘劇團110個,建設村屯戲臺73個,編演劇目66個,農民演員達到3000多人,讓壯劇和山歌滿血復活,做到三日一壯劇、五天一歌臺;每年舉辦“三月三·吼敢”活動,政協領導親自編劇導演,政協委員自發組成專門歌隊,到鄉鎮、村演出215場次、脫貧攻堅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實現了從政府“送戲下鄉”到農民“送戲進城”的美麗蝶變,群眾思想也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給鄉村生態獻策支招,營造脫貧良好環境。田林縣是廣西面積最大縣,森林覆蓋率亦居全區前列,生態良好是田林縣最大的優勢。近年來,統籌兼顧民主監督和協商議政,把建設性和尖銳性較好結合起來,做到既利國家、益人民,又直面問題。如為防止林區群眾破壞植被,我們協商政府以“一點”(萬吉山森林公園)、“一”線(利周鄉沿線河谷)、“一面”(定安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思路,引導貧困群眾開闢“水家樂”、“農家樂”、“林家樂”等生態旅遊實體,提升林區群眾收入。此外,縣政協還積極牽頭開展督查工作,針對河長責任制、森林防火、宜居鄉村、節能減排、污水垃圾處理等生態問題開展民主監督,實行政協生態民主監督員制度,定期召開通報會,對存在的生態突出問題,綜合運用行政處罰、媒體曝光、掛牌督辦等措施,力推動了突出環保問題整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給鄉村組織補鈣壯骨,提供脫貧有效保障。“打鐵還得自身硬”。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都離不開村屯基層組織。基於這一點,田林縣政協重點協助縣委、縣政府狠抓好“軟鄉弱村”的整頓工作。加強鄉村幹部的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和業務知識;做好村務、黨務公開工作,接受群眾監督;認真排查分析存在問題,細化整改清單,逐條落實措施,實行銷號整改,把問題解決到位。三年來,我縣政協共參與扶貧領域執紀問責、“三嚴三實”等基層專項督查108次,建言培養、調整鄉、村幹部17人次,問責12人次,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效保障。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