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擦亮“乳山牡蠣”的金招牌

2019-01-18 16:39:0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生態頻道消息:近日,第四屆中國乳山(國際)牡蠣文化節在“中國牡蠣之鄉”山東乳山舉行。乳山牡蠣十佳品牌評選、牡蠣王爭霸賽、“牡蠣+幹白”品鑒會等活動賽事吸引了數千名市民和外地遊客前來品牡蠣。

  地處北緯37度的乳山,海岸線長達199公里,境內兩大入海河流為海區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鹽,促進了海洋基礎生物的繁殖和生長。適宜的溫度鹽度、肥沃的水質以及豐富的基礎餌料,使乳山牡蠣具備了個頭大、肥滿度高、肉質爽滑、味道鮮美等一系列品質。目前,乳山全市牡蠣養殖面積8萬畝,年産量30萬噸,僅一産産值就達24億元,養殖面積和産量在全國縣級單位均居首位,是中國北方牡蠣第一市、山東省特色農産品優勢區。乳山牡蠣也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山東省“優秀地理標誌産品”。

  如何將牡蠣産業做大做強?近年來,依託“乳山牡蠣”的資源和品牌優勢,乳山推動牡蠣産業與加工流通、休閒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生和電子商務等産業深度融合,探索牡蠣産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推進乳山牡蠣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

  在乳山市海陽所鎮西黃島村潤豐牡蠣養殖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忙著將上百箱牡蠣打包發往全國各地。“以前分揀出的大個頭牡蠣每公斤能賣到4元左右,剩下的大部分牡蠣以低價批發銷售了。”負責人王歡説,如今通過電商,不僅銷路打開了,品牌響了,價格也漲了三四倍。

  搭乘電商快車,乳山推廣牡蠣電商銷售,通過建設牡蠣電商銷售示範基地、舉辦牡蠣電商銷售新模式培訓班等方式帶動全市牡蠣線上銷售。目前,乳山全市從事牡蠣電商銷售人員達到3000多人,年電商銷售牡蠣達1.5億斤,電商銷售額超過15億元。

  牡蠣文化節是乳山“牡蠣+文化旅遊”的生動實踐。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牡蠣+”,融合文化、旅遊,開發以牡蠣為特色的美食旅遊項目,推出牡蠣宴,發佈精品旅遊線路,打造美食名片和旅遊目的地,推動牡蠣産業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時下,結合“鄉村振興”文章,乳山還啟動了牡蠣小鎮規劃,通過深入融合牡蠣産業、特色旅遊、城市文化、休閒養生等元素,真正讓牡蠣成為乳山一張響亮的名片。

  為推動牡蠣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乳山向上延伸牡蠣産業鏈條,與中國水産科學院黃海所、中國海洋大學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術合作,通過培育引進新品種、改善養殖結構等方式,不斷優化升級牡蠣品種。同時,不斷探索改良現有的牡蠣養殖技術,在普及推廣“秋播春收”養殖模式基礎上,創新研發了牡蠣筏式生態育肥養殖技術、牡蠣魁蚶立體養殖模式、牡蠣與海藻生態輪養及間養模式等新技術,先後培育了“海大1號”“海大2號”等牡蠣新品種,引進並推廣了一年四季可食用的三倍體單體牡蠣,推廣了天平洋牡蠣筏式生態育肥養殖技術,提升了牡蠣的品質和産量。

  隨著乳山牡蠣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乳山牡蠣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從過去的論堆賣到現在的論個賣,牡蠣養殖戶的積極性也提高了,養殖面積也逐步擴大。從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乳山市摒棄“規模越大越好、産量越高越好”的思路,充分考慮海區養殖生産可承載力,制定了牡蠣産業發展規劃,開發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可持續性地推動牡蠣産業發展。目前,乳山市已規劃了48萬畝海洋牧場,並根據海區的水文、水質、洋流、潮汐、生物資源、底質等基礎條件,規劃建設了養殖基地、研發與良種繁育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凈化物流中心、加工中心和行銷中心為內容的“一個基地五個中心”。

  同時,乳山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施海岸帶修復與整治、全力修復保護黃金海岸線,劃定海域有序使用“紅線”,累計投資近10億元在大乳山、潮汐湖、塔島灣、乳山灣、銀灘等區域實施生態修復和海岸帶整治工程,修復整治海岸帶40余公里,恢復濕地1萬餘畝,建設人工沙灘1000余畝。(供稿單位:乳山市委宣傳部 編輯:劉蓉娜)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