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 必須披荊斬棘迎難而上

2019-03-05 10:10:09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內頁-文章圖片模板

  中國環境報訊:藍,是蒼穹原有的底色。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是人們心底熱切的企盼。今年的兩會,各民主黨派、代表委員就如何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帶來了新智慧、新提案。

  兩會期間,來自民建中央的關於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與民進中央的關於打贏珠三角藍天保衛戰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空港建設兩份提案都將目光投向了大氣污染防治。

  壓實責任

  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責任清單

  當前,重經濟發展、輕生態環保的慣性思維在一些地區依然存在,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個別地方放鬆環保的思想有所抬頭,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進一步壓實生態環保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才能形成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的合力。

  為此,民建中央建議抓緊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責任清單。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把打贏藍天保衛戰目標任務措施進行分解、落實、細化,嚴格考核督察,嚴肅問責追責。同時,進一步推廣各省份制定生態環保責任清單的成功做法,明確有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推進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確保各部門分工協作、協調聯動。

  在治污攻堅中,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傳導了壓力,有力推進了一些長效機制的建立和一批突出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各地可借鑒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成功做法,開展省級環保督察、專項督察等,將壓力層層傳導,對責任追究到底。

  源頭防治

  大力推進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打贏藍天保衛戰,必須堅持源頭防治,調整“四個結構”,即産業結構、運輸結構、能源結構、用地機構。

  目前,煤炭佔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60%,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高出世界平均水準10個百分點。兩會期間,不少委員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能源結構調整上。

  民建中央提出,大力推進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加快體制改革,確保天然氣供應。在大型國有油氣公司主導的基礎上,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天然氣開採、進口,進一步拓寬天然氣來源,確保完成“煤改氣”等大氣污染治理重點任務。

  同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堅定不移實施散煤綜合治理,在民用領域,加快落實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在工業領域,加大對不能穩定達標燃煤設施的淘汰力度。加強居民取暖用氣用電價格支持;對“煤改電”電網改造投資出臺支持和補貼政策,完善上網側峰谷分時電價政策。

  聯防聯控

  跨區域環境治理與協同發展將成為必然選擇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第一階段任務已經順利完成,環境空氣品質明顯改善,更頻繁的藍天白雲,讓人民群眾有了真切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同時在一些區域,也遭遇了大氣污染防治的瓶頸期。

  近年來,珠三角地區在PM2.5治理方面顯現出天花板效應。珠三角陸地面積僅4.22萬平方公里,卻集中了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等五大國際機場,空港航班排放了較多的大氣污染物,還存在地面保障車輛、作業機械、油庫、接送旅客車輛等多種大氣污染物排放源。粵港澳大灣區的空港密集且負荷大,污染愈加嚴重。這樣的狀況進一步凸顯出強化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的重要性。

  針對這一問題,民進中央建議,在粵港澳現行的合作框架機制下,組織開展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與區域空氣品質改善的關聯研究,為三地政府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同時,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粵港澳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和監管指引。研究編制大灣區綠色空港發展規劃,提出珠三角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指南,推動相關立法工作。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大灣區如何化解“阻力”、增加“動力”,不僅是民進中央的關切,也是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的關切。“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既可以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持國內引領,邁向國際一流,又有利於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説。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告訴記者,“隨著區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的以行政區劃為界、依靠轄區政府各自為政的管控型環境治理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跨區域環境治理與協同發展將會成為現實的必然選擇。”

  攻堅,必須披荊斬棘迎難而上。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一年。相信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會帶來更多的提案議案,為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建言獻策,讓藍天不再只是人們心中的願景,而是每天醒來,抬頭就能望見的風景。(作者 張倩)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