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平邑武城村以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為龍頭促脫貧

2019-03-25 17:02:21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晨):山東平邑縣鄭城鎮武城村位於鎮駐地西南方位16公里處,村民1027戶,3237人,黨員95人。村總面積4400畝,其中耕地面積3407畝。轄南武城村、北武城村、澇坡村、水泉溝村4個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有金銀花、黃姜等。村“兩委”成員共有6人,其中黨員5人。2017年底農村人均純收入為15600元。全村現在共有貧困戶59戶、87人,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59戶87人。共有18名包扶幹部,全部為鄭城鎮機關工作人員。

  據悉,自臨沂大學派駐第一書記王闊之駐村以來,通過以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為龍頭等方式,大力帶動當地貧困群眾就地脫貧致富。

  光伏扶貧。2017年實施了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投入4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安裝了60kW村級光伏電站,可帶動貧困戶59戶87人增收,戶均增收800余元。

  建設扶貧車間。2017年度,眾康道地公司産業扶貧車間項目,以收益分紅方式,幫扶武城村59戶貧困戶,年均收入1000余元。2018年度,金玉堂扶貧生産車間項目,以收益分紅方式,幫扶武城村59戶貧困戶,年均收入500余元。

  電商扶貧。投入3萬元建設了電商服務網點,帶動了3戶貧困戶脫貧,戶均增收700元。

  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推廣種植毛芋頭。邀請社會專家、團隊來村傳經送寶6次;帶領村幹部和致富帶頭人到濟南、青島、等外地取經13次;成功對毛芋頭和生薑實行年度輪作調茬栽種,試種達到了毛芋頭畝産過萬斤,生薑畝收入過萬元。2018年已備毛芋頭種10萬斤,推廣栽種398畝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村內合作社示範栽種100畝,散戶栽種198畝,村外發展毛芋頭基地100畝,合作社提供技術、種子、化肥、農藥,保護價包銷全部産品。發展小黃姜300畝。

  幫扶建設種植示範園區。2018年4月2日,武城村現代農業黃姜芋頭産業園區開工建設。該産業園區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的運行模式,實現合作社推動,基地引領,貧困人口參與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模式。産業園區結合當地資源,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經濟作物,2018年種植芋頭、黃姜各400畝,逐步減少糧食種植面積。

  截至目前,全村基本實現了“五通”。“十有”方面初步實現了有辦公房、有衛生室服務、有衛生保潔制度、有良好生態環境、有旱澇保收田、有健身場所、有文化活動室等。

  據了解,今年該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是做好建成扶貧項目管理工作,確保扶貧項目正常運行,收益分紅足額到位,通過民主評議,確定收益分紅幫扶貧困戶名單,做到相對貧困的多幫扶,穩定脫貧的少幫扶。其次做好農業結構調整,擴大毛芋頭、黃姜的種植面積,聯繫好收購商,做到産的出、賣得出,增加農戶收入。再次依託曾子山旅遊資源,開辦農家樂,設置商品銷售服務網點,讓貧困戶參與其中,取得收益,增加收入。最後將依靠扶貧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設社區辦公室,學前班,衛生室,文化書屋。採取扶貧先扶智,加大本村教育扶貧力度,對貧困群眾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通訊員 王樹民 賈吉偉)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