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佈可回收物“清單”

2019-05-16 09:42:14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2019版)》(下稱《目錄》)日前公佈,其中包含一般可回收物、低價值可回收物、不宜列入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種3張清單,內容清晰明瞭,讓市民一看就懂。

  制定低價值可回收物補貼政策

  玻璃、金屬、塑膠、紙、織物等種類中,都有物品被列入不宜回收的垃圾清單。例如,餐巾紙、一次性手套、牙籤等。

  為什麼要將它們歸為不宜回收的垃圾?上海綠化市容部門解釋,主要因為它們受到污損,或使用的場景特殊,失去循環利用的價值,還有部分垃圾因下游缺乏配套的處置鏈條,即使回收也無法處置,所以在源頭不鼓勵回收這些垃圾。

  在宜回收和不宜回收之間,其實還有不少垃圾處於“中間地帶”。它們通常被稱為低價值可回收物,主要指生活中具有一定循環利用價值,但單純依靠市場調節難以有效回收處理,需經過規模化回收和集中處理才能重新獲得循環使用價值的固體廢棄物。一旦收運處置的成本倒挂,它們就無人回收,被視作幹垃圾扔進幹垃圾桶。

  如何處置低價值可回收物?上海各區可結合本區實際情況給予專項資金補貼,讓它們從幹垃圾桶裏重回可回收物桶。目前,靜安、長寧、徐匯、虹口、普陀、松江、嘉定、奉賢8個區已制定低價值可回收物補貼政策,其餘區的政策正在加快落地。

  將點 站 場建設納入領導班子績效考評

  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坦言,全市投放可回收物的硬體和渠道配套仍不夠健全,就算市民分得清楚哪些是可回收物,往往也沒有地方可以投放。

  為此,《上海市可回收物體系規劃實施方案》也配套發佈,提出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體系和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到明年底,上海要打造由回收點、中轉站、集散場構成的“兩網融合”體系。

  按照城區每1000戶居民設置1個回收點,鄉鎮每1500戶居民設置1個回收點的原則,上海將至少建成8000個“兩網融合”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若干個佈局合理的中轉站(力爭建成170座)、10個區域性和3個托底保障的“兩網融合”集散場,滿足全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交投、轉運、集散需求。根據相關標準,標準型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一般在8平方米到10平方米,可基本滿足周邊市民交投和暫存可回收物的需求。但不少社區尤其是中心城區沒有足夠的空間。綠化市容部門建議採用自助回收箱、設立定時定點流動回收車,或向市民發放可回收物專用袋並提供定期或預約服務等形式,因地制宜建設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

  據悉,這些站點應於今年底全面完成建設。為鼓勵各區切實推進可回收物點、站、場體系建設,市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市級“以獎代補”政策,符合條件的集散場應納入循環經濟政策予以支持。

  相比服務點、中轉站,可回收物集散場的規模更大,佔地更多。根據可回收物體系規劃實施方案,上海按照因地制宜、城郊統籌原則,各郊區至少建成1座可回收物(“兩網融合”)集散場;中心城區採取委託市場化企業,與鄰近郊區統籌共建,或委託上海城投(集團)總公司等形式實現功能托底保障。目前,松江、長寧的集散場已建成,嘉定、寶山、奉賢、崇明的集散場建設正在推進。上海將定期對各區相關責任主體的體系建設、運行情況開展檢查和考核,檢查和考核結果將納入各區政府領導班子年度績效考評範圍。此舉將倒逼各區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兩網融合”設施建設,儘快解決居民“沒有地方投放”的窘境。(作者 蔡新華 )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