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水源齊發力 涓涓清流潤民心

2019-10-11 09:32:17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走進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玉清湖街道辦事處新龐莊村,只見“新龐莊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標識牌豎立在村頭,乾淨整潔的街道兩邊,白楊、梧桐、冬青綠意盎然,石榴、柿子樹被果實壓彎了枝,直飲水取水點插卡就可取水,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擺放在街邊。

  新龐莊村委會主任耿廣波告訴記者:“我們村共有380余人,90余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使用省級環保專項資金,按照‘三牌一網’標準建設的,目前供水量是每天9.5立方米,全村人都喝上了放心水。”

  一個個曾經“臟亂差”的黃河灘區村建設成了美麗鄉村,一處處黃河灘區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建起了防護房、防護網、警示牌等保護設施……黃河灘區是全省較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和新時期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這些曾經因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和黃河防洪政策限制、經濟發展滯後、群眾生産生活困難的灘區村的變化,是山東省生態環境部門在行業扶貧中,強化政治擔當,聚焦飲用水安全持續發力的真實寫照。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崔鳳友在日前召開的全省生態環境行業扶貧工作現場會上強調,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事關廣大貧困群眾的根本利益,關乎全省脫貧攻堅大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保障貧困村飲用水源安全作為生態環境系統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體現,讓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從生態環境保護中穩定受益。

  健全機制 用好資金

  開展生態環境行業扶貧具有雙重意義,既讓貧困群眾從守護綠水青山當中增加獲得感,又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莊榮盛告訴記者:“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把生態環境行業扶貧擺在突出位置,圍繞全省7005個省定貧困村和新增2000個扶貧工作重點村飲用水水源地,組織開展了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範圍的劃定、保護工程建設等工作,全省生態環境行業扶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為健全生態環境行業扶貧工作機制,山東省建立了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責任清單,對逐個水源地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其中,縣級生態環境部門是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的責任主體,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轄區內行業扶貧各項任務落實;市級生態環境部門落實包保制度,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乾,加強對縣級工作的指導、督促與檢查;省級根據責任清單,適時開展監督檢查,對存在突出問題的,依照責任清單溯源問責。

  棗莊市注重幫扶與綜合整治相結合,發揮資金“催化劑”作用,去年投資233萬元對9個貧困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利用村內坑塘建設9處氧化塘,使村莊污水處理能力每天達到670立方米,全市已有51個省級貧困村創建成為“美麗鄉村”。

  煙臺市利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近7000萬元,對813個村進行了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在內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市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共設置各類標誌牌759個,建設物理隔離設施1.65萬米,生態隔離3000平方米,實現“一源一表兩照”。

  濟南市槐蔭區委副書記、區長朱玉明對記者説:“在生態環境行業扶貧工作中,槐蔭區著力做好‘劃、立、治’,即劃定飲用水源地保護範圍,建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設施,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專項行動,順利完成了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利用省級補助資金100萬元,建設水源地防護設施、界標、宣傳牌、交通指示牌,維修機房、機井,增加直飲水系統,對水源地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

  落實項目 嚴格監管

  “濟南市92%的貧困村位於山區,不具備通自來水條件,飲用水水源類型多樣,以大口井、蓄水池、泉水池為主,點位地形複雜、場地狹窄、施工難度大,且一村多源。為此,濟南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建設了防護設施,195個貧困村480處各種類型、各種地形的飲用水水源地全部按照‘三牌一網’的標準建設了防護工程,16處黃河灘區水源地防護工程已完成。”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陰浩説。

  在劃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或保護範圍、建設水源地保護工程項目的同時,山東省各市還積極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現狀調查監測,綜合整治水源地周邊環境,嚴格日常監管,切實保護飲用水源。

  濰坊市編制印發了《濰坊市省定貧困村“千噸萬人”以下水源地現狀調查監測方案》,委託第三方監測機構對22處“千噸萬人”以下水源地進行了調查監測,相關縣、市、區生態環境部門對現場採樣進行了全程監督,對實驗室分析進行品質抽查,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日照市加大供水保障能力,供水規模在“千噸萬人”以上的集中式水源地,建設適度規模的應急備用水源,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維持貧困村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濟寧市將省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工作納入日常網格化監管,市監管平臺將省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納入系統,網格員通過手機APP“專項巡查”模組開展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工作。截至目前,網格員對186個飲用水水源地共巡查1117次,發現、處置環境問題24個。

  臨沂市紮實開展水源地周邊污染防治工作,重點清除排污口、違法建設項目、違法網箱養魚和畜禽養殖污染等,組織開展市、縣綜合執法檢查,目前已完成19處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清理整治任務。

  菏澤市結合轄區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等日常環境監管工作機制,對省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逐一明確了責任人員,同時要求各縣區把省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檢查工作納入網格化巡查日常工作,每季度至少組織開展一次省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集中巡查。

  加強宣傳 持續推進

  圍繞生態環境行業扶貧工作,山東省各地採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宣傳,建立健全水源地防護設施長效維護機制,持續改善水源地保護區環境品質,切實保障貧困村“水缸子”安全。

  淄博市把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作為“一把手”工程,以非常政策、非常舉措、非常力度持續攻堅,充分利用電視、微博等平臺,通過懸挂宣傳條幅、發放明白紙等措施,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宣傳,向農民群眾普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相關知識。

  聊城市印發了《關於做好環保行業扶貧信息宣傳報道的通知》,棗莊市設計了《告村民水質安全狀況明白紙》,威海市通過新聞媒體加大環保扶貧政策、脫貧目標、重點任務、實施情況的宣傳力度,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好做法、好經驗。

  泰安市對已建成的水源地保護工程建設品質進行鞏固提升,不斷完善貧困村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形成常態化、社會化的長效運行管理機制。濱州市定期開展排查、實施監測,從嚴從重查處違法行為,及時消除飲用水水源水質隱患。對照責任清單及落實情況檔案,組織開展專項考核,對發現問題實施責任倒查、督導整改,確保扶貧任務落實到位、持續推進。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把行業扶貧擺在重要位置,各市生態環境局“一把手”和分管負責同志要把脫貧責任牢牢扛在肩上,親力親為,做到“項目現場要親自察看,項目進度要親自督辦,項目效果要親自考核。”在扶貧工作中,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門行業優勢,創新工作機制,以生態環境保護助力脫貧攻堅,支持貧困地區打好打贏污染防治和精準脫貧兩個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築牢基礎。(作者 周雁淩 季英德)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