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堅強戰略定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9-11-07 11:26:30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近年來,作為“一帶一路”支點城市的江蘇省連雲港市,深刻領會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方向,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輔相成。

  轉變發展理念 堅定不移實施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戰略

  作為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連雲港深入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總書記對連雲港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堅強戰略定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連雲港有海洋、森林、濕地等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是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山海風光兼備、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將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倍加珍惜寶貴的生態資源,全力保護好連雲港的好山好水。

  我們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期,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堅決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拼資源拼消耗的老路,讓生態環境成為連雲港重要競爭力,努力樹起綠色發展的連雲港標杆。

  堅持問題導向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徹底治理突出環境問題

  就連雲港來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眼長遠,最關鍵就是轉變發展方式。為此,全市上下以化工産業和化工園區為重點對象,逐項逐個解決各類環境問題。

  一律停産整治。化工園區落後産能是多年來連雲港的發展之痛。我們痛定思痛,將灌雲灌南化工園區內所有化工企業全部停産,並做到企業停産與停電停水同步,與廢料處理同步。按標準限期治理,整治不達標決不允許復産,整治無望的堅決予以關閉。

  九方把關復産。企業聘請仲介機構對整改情況進行評價,通過後申請復産。縣政府聘請仲介機構進行評價,並組織生態環境、安監和消防部門三方現場核查。縣政府提出復産申請,市生態環境、安監和消防部門三方再次復核會審。整個過程依次需要縣級3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縣黨政主要負責人、市級對應的3個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市政府負責同志九方把關確認,方可復工復産。

  提升環保權重。市和縣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直接分管環保工作。對化工園區環境執法機構及執法人員上收一級,由市生態環境部門直管。成立生態環境犯罪偵查支隊,落實網格化環境監管責任,完善交叉互查、信訪核查、夜間抽查執法監管工作體系,建立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共享企業信息。在全市深入開展化工企業再排查再摸底,排查後企業信息由工信、生態環境等部門共享。經過一系列鐵腕整治和嚴苛復産審核,灌雲灌南園區全部化工企業都在停産整治,年內全市將有55家低端化工企業關閉退出。

  保持戰略定力 以系統思維精準推進氣水土綜合治理

  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必須堅持系統思維,標本兼治。

  精細治氣,保護藍天。切實做好網絡化和屬地管理工作,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深入開展以“減煤、控源、管車、降塵、禁燒”為主的精細化管控,強化“降塵治車”專項行動,整治一批燃煤鍋爐,完成一批鋼鐵、水泥等行業深度減排項目,強化機動車尾氣綜合治理,港口及內河航運碼頭基本實現岸電全覆蓋,高頻次開展工地揚塵問題檢查,管控城鄉面源污染,全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污染問題。

  統籌治水,清潔海河。堅持陸海統籌,嚴格落實“灣長制”“河長制”“斷面長制”,加強重要功能水體保護,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防控近岸海域水質污染。截至目前,全市22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劣Ⅴ類全面消除,15條入海河流水質明顯提升,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達標率100%,市區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嚴格治土,恢復凈壤。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劃定農用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調查評估制度,開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著力推進土壤治理與修復工程。持續完善危險廢物處置利用體系,最大程度保護土壤安全。

  厚植生態文明 切實保護好連雲港的生態之美 綠色之美

  紮實做好提升環保能力、轉變生産方式、凝聚生態共識等基礎性工作。

  提升環保能力。市政府與省生態環境廳合作開展污染物收集、污染物處置、清潔能源供應以及環境監控“四個能力”建設。園區實現供熱全覆蓋,新建危廢焚燒設施4個,全市已形成每年8.3萬噸的危廢焚燒和兩萬噸危廢填埋處置能力,污水處理能力每日達12萬噸。建成高空高清視頻監控點位400余個,市區鄉鎮街道全部完成空氣品質監測設備建設。市區年內新建污水管網357公里。

  加快發展轉型。作為全國戰略環評制度改革試點城市,連雲港率先完成了“三線一單”硬約束制度建設。加快發展新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全力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改造,著力壯大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實現發展動能轉換。

  厚植生態本底。堅持一手抓擴量提質,一手抓綠化上山,今年安排植樹造林20萬畝,明年計劃再植樹30萬畝,確保創成國家森林城市。立足連雲港山海港城相擁的城市佈局,加快建設從山到城、從城到海的生態廊道,著力構築生態宜居公園城市。

  凝聚綠色共識。積極推廣低碳、循環的消費模式。深入開展反浪費行動,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支持可循環使用的産品。在百餘個小區試點開展垃圾分類。倡導綠色出行,實現公共自行車市區全覆蓋,新能源公交佔比位居全省前列。倡導民眾參與綠色志願服務。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尊重自然、愛護生態環境、參與綠色發展的社會氛圍。(作者 方偉)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