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麗中國的“銀川樣板”

2019-11-08 09:52:01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品質關乎人民健康。銀川市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部署,以首府責任、首府行動,走在前,做表率。全力推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生態立市戰略。作為首府城市,銀川市勇敢擔當。今年以來,各項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快速推進,大氣環境品質明顯改善,“銀川藍”屢次刷爆朋友圈,銀川市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打造美麗中國“銀川樣板”。

  高位推動 解決責任落實難題

  2019年,銀川市委、市政府緊盯剛性指標,始終將生態環保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堅定不移、全面有效的貫徹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

  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銀川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銀川市推進凈土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等方案,針對每一個專項工作,出臺了企業深度治理、“散亂污”長效整治、建成區散煤治理等13個配套政策文件,制定印發《銀川市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責任暫行規定(修訂版)》《銀川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建立了有力的法規、計劃和政策體系,完善了責任清單,健全了責任體系,確保各級黨委政府更好地履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抓生態文明建設上,做到既要挂帥、又要出征,親自抓、帶頭抓,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查,有力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落地。

  精準施策 突破大氣污染治理瓶頸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程。在具體工作中,全市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為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常態化奠定基礎。

  印發《銀川市2019年燃煤鍋爐淘汰和污染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實施方案》《銀川市清潔煤加工配送中心建設實施方案》《銀川市清潔煤推廣工作實施方案》《關於做好春季揚塵防控工作的通知》《銀川市2019年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達標治理實施方案》《關於做好全市臭氧污染防控工作的通知》《銀川市2019年“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等。

  突出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四大污染源治理,相繼投資近100億元啟動實施了“東熱西送”工程,兩年拆除燃煤鍋爐近400余臺;治理建成區散煤用戶8000余戶。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相繼關停銀川熱電、銀川美亞染化公司等一批建成區內污染嚴重的企業,淘汰落後産能180余萬噸;紮實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要求,監督寧夏泰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大地豐之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寧夏啟元藥業有限公司、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産生惡臭污染的企業實施整體關停搬遷或停産轉型,人民群眾長期投訴的惡臭污染得到根本解決。

  率先在全區完成3套固定式尾氣遙測設備項目建設,將固定檢測信息上傳自治區機動車排污監管平臺和生態環境部。利用固定式與移動式的尾氣路檢遙測相配合,基本實現了上路車輛的“無縫隙”監管。全面實施油品升級,劃定高排放車輛限行區,持續推廣應用新能源電動汽車,更新新能源電動公交車500輛,新建充電樁101個,淘汰老舊車輛1.6萬餘輛。

  推行揚塵控制精細化管理,制定了揚塵控制標準和規範,著力開展揚塵專項督查,嚴格落實道路、建築工地等重點區域灑水、覆蓋等降塵措施。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337個建築工地防塵措施落實率達到98%;建築工地“六個百分之百”落實率和堆土、裸露地面的治理率均達到90%以上。

  2018年全市優良天數比2017年增加21天,在全國169個城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中位列第四;今年前9個月,全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2天,達標率86.8%,同比提高8個百分點,優良天數比例達到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新標以來同期最好水準,六項污染物指標中,除PM10外,其他五項均達到了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要求,其中SO2平均濃度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一級標準要求。

  兩手發力 推動水環境品質不斷提升

  近年來,銀川市因地制宜,制定了針對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強的整體治污措施,做到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創新用水治水模式,推動銀川區域水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保清水和治污水並重的水污染治理思路,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高標準實施,打響了“清流入黃河、景觀岸上行”的新時代黃河保衛戰,全市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實施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工程,全市城鎮及工業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全部實現一級A排放,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考核中排名第二名,位列西北區第一;抓實黑臭水體整治,採取截污納管、清淤疏浚、種植水生植物等多種治理措施,完成9條段30.5公里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程,城市建成區水體基本實現不黑不臭,公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實施濱河水系人工濕地建設,進一步提升排水溝入黃水質;強化水源地治理,實施銀川市都市圈西線供水工程,開闢飲用水新渠道。明確水源地整治、規範化建設、流動源管理等有關標準,全面整治水源地污染源,關停拆除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設施,通過取締搬遷、工程建設、關閉調整、適時開展生態恢復等多種措施,解決了一大批多年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切實保障居民飲水安全;推進加油站雙層罐改造,減少地下水污染;加大湖泊濕地保護與恢復力度,實施擴湖增容等項目建設,形成縱橫交錯的水域網絡。

  目前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濕地面積達到5.31萬公頃,擁有自然湖泊、沼澤濕地200個,國家濕地公園5座、國家城市濕地公園1座、自治區級濕地公園6座、市級公園8座。2018年,銀川市被授予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嚴格執法 保持環境監管高壓

  如何讓天常藍,水常清?銀川市以打造全區環境監管執法最嚴市為目標,在常態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基礎上,開展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入黃排水溝整治等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懲處環境違法行為。先後制定了《環境行政執法協助調查通知書》《銀川市生態環境局權利義務告知書》《行政處罰案件法律意見單》和《環境行政執法後督查現場檢查記錄單》。

  為進一步統籌三區兩縣一市執法力量,充分發揮現有人員工作合力,提升執法效率,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環境交叉式、點穴式等執法新模式,助力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著力優化案件辦理程式,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執法效率,切實解決餐飲油煙污染問題。創新大練兵競賽比武,以分組討論和繪製執法“思維導圖”相結合的形式,對《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等配套辦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進行考察檢測。全市共7支代表隊近60名執法人員參加比賽。通過知識回顧、分組討論、團隊建設、集體創作等考評模式,引導執法人員在實際執法過程中正確運用理論知識。此經驗做法得到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的肯定和推廣,為“銀川做法”再添新內容。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銀川市始終保持生態環境執法的高壓態勢,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