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國際智慧農業綠色技術高峰論壇在南昌舉辦

2019-11-17 18:25:06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王濤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11月17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辦。活動由農業農村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為增加學術氣氛,加強技術交流,大力推進智慧農業綠色技術的創新發展,奮力開拓智慧農業綠色發展新時代,特在“農交會”期間同步舉辦“2019 中國國際智慧農業綠色技術高峰論壇”。

  本次高峰論壇由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電氣化與信息化分會聯合國家智慧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舉辦,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就智慧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在論壇上,中國富碳農業、《生態資本論》理論奠基人、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中國農業大學富碳等離子體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袁東來作了《富碳農業與國家健康一一生態資本論人類智慧與地球文明新的諾亞方舟》專題報告。

  袁東來指出,社會的命脈是經濟,自然生態的命脈則是碳。我們的地球被稱為碳星球,因為地球所有的生命體中,碳是基礎元素,由碳為框架形成的有機質是生命的基礎物質。

  碳是生命之本,自然萬物的生長和繁衍,實際上是碳循環的不同表現形式。袁東來表示,氣候變化問題的根源是碳循環的嚴重失調。目前中國採取的應對氣候變化措施以減少工業企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為主,雖然成效顯著,但對於經濟運行壓力較大,對於恢復和促進自然碳循環的貢獻較小,並非長期根本之策。為從根本上解決碳循環失調問題,富碳農業提出了農業第三次(綠色)革命,即現代化工農業生産一體化的富碳農業工廠方案。

  據悉,“富碳農業”,包括富碳林業,是一種全新的理念,是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根據自然界植物生長規律,並遵循自然科學、生態環境學、能源經濟學、循環經濟學,土壤學、植物學、植保學基本原理,運用系統工程和現代科技成果,將工業生産活動産生的、巨量的、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納的二氧化碳富集後,用於工農業生産,加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循環之中,將二氧化碳有機地使用、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並以糧食或其它幹物質的形式儲存在地球表面,創造促進農、林、牧、副、漁業單産大幅提高,並能可持續發展、集約經營的高效大農業。既可利用碳資源節能減排,消納碳資源,解決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又可以促進相關工農業生産。探索和實踐富碳農業的發展方式,有助於系統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糧食短缺、困難立地四大綜合性難題。

  袁東來還談到,化石能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前身是億萬年前的綠色植物。富碳農業就是把黑色的化石能源燃燒産生的二氧化碳還原成綠色的資源,把高碳的資源轉變成綠色的財富,二氧化碳是綠色資源寶藏。

  把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變為農作物生長原料的系統方法,而不是純粹地減少或者掩埋它們。運用碳捕集技術,發展富碳農業,平衡碳的氾濫,修復大自然與人類生存環境,達到碳的循環和利用,有效打通了將二氧化碳由有害氣體物質變為一種資源和能源的路徑。

  富碳農業將二氧化碳變成了灌溉良田的生命之源。擺脫束縛著經濟發展的“碳枷鎖”,創造出全新的“疏堵結合”的碳排放治理方法,解決了本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難題和認識誤區。富碳農業則是科學家對破除這種誤區的一個重要闡釋。

  “富碳農業,是人類從對自然環境的無度索取與破壞轉向保護與修復,使當今農業再次從《無序走向有序》是當今系統問題多維綜合之後的最優解。富碳農業是讓整個生態環境因碳的合理利用發生資源循環裂變,從而重拾平衡。“袁東來講到。

  富碳農業的研究成果,形成一套完整理論體系一一富碳農業,《生態資本論》,通過自然資源,自然辨證,自然疔法對(碳,氫,磁,菌,水,光)大自然六大元素的重新組合和運用,找到一條道法自然的道路,使青山綠水通過碳循環、碳裂變成為金山銀山,從而構建新的農業全方位的社會服務體系、方向。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富碳農業等離子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智慧農業首席專家高萬林在論壇總結時指出,智慧農業是在農業産前、産中、産後閉環全産業鏈充分運用人的智慧發展農業的新形態;是全面、系統運用人類智慧,因地制宜、因力而行、因時而作、因需而為的農業發展新階段;是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對農業數據進行採集識別清洗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再對信息進行甄別挖掘處理得到體系化的知識,通過人的智慧分析判斷綜合形成系統化的結果,持續作用於農業智慧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是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降低資源消耗、提升農産品品質、抵禦農業風險、保障農業安全的實踐路徑和新業態;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念和目標,是傳統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現代農業文明的價值趨向、文化訴求和演進方向。農業是在農業産前、産中、産後閉環全産業鏈充分運用人的智慧發展農業的新形態;是全面、系統運用人類智慧,因地制宜、因力而行、因時而作、因需而為的農業發展新階段;是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對農業數據進行採集識別清洗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再對信息進行甄別挖掘處理得到體系化的知識,通過人的智慧分析判斷綜合形成系統化的結果,持續作用於農業智慧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是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降低資源消耗、提升農産品品質、抵禦農業風險、保障農業安全的實踐路徑和新業態;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念和目標,是傳統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現代農業文明的價值趨向、文化訴求和演進方向。

  高萬林談到:“通過富碳農業的理論和方法論將全國各地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後運用到青山綠水,比如樹木、糧食、茶葉、花卉、瓜果蔬菜、中藥材等,通過光合作用固碳,産生出幾倍的幹物質,造福當地人民促進綠色經濟發展,摸索出一條工業排碳用農業來固碳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達到陰陽平衡,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摸索出一條寶貴經驗,中國可以通過青山綠水來減排二氧化碳,肩負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為老少邊窮地區發展利用好碳循環、碳交易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及道路。中國人民正在積極探索青山綠水發展之路,努力追求分享真正的生態紅利。”(供稿人:袁東來)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