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市一策”精準治霾

2019-11-29 09:58:58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2019年1-10月,關中地區PM2.5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平均優良天數為200.8天,同比增加3.9天。西安市、咸陽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進入全國重點城市前20位。

  成績背後,有一支特殊的人才隊伍默默地做著重要科技支撐。

  小小儀器大作用 霧霾成因精準測

  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地環所”),一名技術人員正在給記者介紹一台價值500多萬的特殊儀器,它的名字叫黑碳—氣溶膠質譜儀。別看它體積小,它的功能可不小,空氣中的污染成分可以被它快速測出。

  “這台儀器可以將大氣中的顆粒物抽入儀器當中,然後通過質譜將顆粒物進行離子化,最終獲得硫酸鹽、硝酸鹽、有機物等大氣中常見的一些污染物。”地環所副研究員王啟元説道。

  正是通過這台儀器,王啟元每天都會獲得第一手的大氣污染物數據。

  “對有機物來源解析非常精細化,是這台儀器最重要的一個優勢。此外,我們還會使用在線重金屬儀等儀器進行綜合評判,最終得到PM2.5顆粒物的來源解析。”談起黑碳—氣溶膠質譜儀的特點,王啟元這樣説。

  有了這些監測數據以後,王啟元就會與同事以及高校科研人員一起進行數據分析。當多個部門的不同儀器數據和意見經過匯總後,地環所就會對一段時期內的大氣品質狀況進行成因分析。“比如,燃煤貢獻比例是多少,機動車貢獻比例是多少”,王啟元説,“有了精準的數據,就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相關決策的科學依據。”

  研判、跟蹤、評估 全過程跟蹤

  在生態環境部的支持下,2018年9月,陜西在關中地區著手部署“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並通過源解析等方式來分析污染成因。地環所發揮科研優勢迎難而上,先後投入近200余名專職人員,分別承擔了西安、寶雞、咸陽、銅川4市的空氣品質改善任務。

  地環所所長曹軍驥説:“‘一市一策’團隊每天都要做日報分析,每週要做週報分析,每月還要做月報分析。一次重污染過境,我們就要在3天內完成各類污染源成因分析報告。從建立‘一市一策’團隊以來,各類報告加起來將近1000份,這些報告會提交給省、市、縣各級政府及管理部門,幫助他們在治理霧霾時科學決策。”

  據曹軍驥介紹,通過每日解讀工作進展、分析霧霾成因與研判預測變化趨勢,從而從科學角度提出和實施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形成“事前研判、事中跟蹤、事後評估”的重污染應急應對模式,對關中各地市空氣品質改善起到不小的作用。

  2018年,西安市空氣品質改善程度位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19位。今年1-10月,西安市PM2.5平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優良天數195天,同比增加5天。

  “判斷空氣品質好壞的標準,一個是直觀的感受,另一個是監測數據,包括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等6個指標。”曹軍驥談到西安市空氣品質改善時表示,因為“一市一策”能對大氣污染物成因精準分析,所以只要“對症下藥”,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就能達到降低PM2.5平均濃度等精準治霾的目的。這些污染物的下降對於藍天數量增多起了關鍵作用。

  “管理政策得當、技術保障精準、控制措施有力。各級部門圍繞當前突出的污染源如燃煤、機動車、揚塵、工業、民用、農業等,堅持採用六措並舉,通過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方式,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曹軍驥對關中空氣品質改善的原因這樣評價道。

  重點區域和時段 提前做好準備

  陜西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區域在關中,關鍵時段在秋冬季。只有牢牢抓住這兩個關鍵,才能持續推進大氣品質改善。

  截至目前,陜西在治本、治標兩個方面共實施了六大類、24項工作任務,確保空氣品質改善。今年1-9月,關中地區所有城市空氣品質均退出了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後20位,其中咸陽的空氣品質改善最為明顯。

  在咸陽市生態環境局的“一市一策”研究辦公室裏,組長孫座銳正在通過電腦調取咸陽的空氣品質狀況。“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一市一策’專家團隊都會進駐咸陽市,每次重污染來之前進行預警,結果上報給咸陽市生態環境局,再上報市政府,讓各個部門提前做好準備。”

  去年,在咸陽市開展“一市一策”駐點工作以來,整個冬防期間,孫座銳和同事都是在繁忙中度過的。“如果日報、週報、月報都在同一天出,就會加班到很晚。同時,還有可能處理一些突發情況。比如,某地某個廠的污染指數突然升高,我們就要去現場進行調研或核查。”孫座銳一邊介紹情況,一邊將剛整理好的咸陽重污染天氣成因分析報告,發到咸陽微信工作群中。

  孫座銳説:“要讓大家第一時間知道應該做哪些措施,具體削減哪方面的污染物。”咸陽微信工作群人氣很旺,裏面有咸陽市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負責人。分析報告中涉及哪個部門的問題,哪個部門負責人就要自己主動認領,咸陽市領導會及時跟進掌握工作進度。

  在“一市一策”工作組的建議下,咸陽市今年主要圍繞“煤、工、車、塵”開展了大量污染源治理工作。一方面加大工業企業治污能力和搬遷入園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城鄉居民的清潔採暖工作,大幅減少散煤和生物質取暖污染。

  “今年煤改氣已經完成了3萬多戶,煤改電完成13萬戶,完成比例達到99%,這個很不容易。”曹軍驥説,除了咸陽市空氣品質改善明顯以外,西安市2018年的PM2.5與2013年相比,降幅達60%以上。

  隨著一市一策研究成果落地,以及科技創新、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引入,陜西的科技防污能力正在向系統化、全面化邁進,並由此建立了治理大氣污染的網絡體系和人才儲備。(作者 肖成)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