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多措並舉著力涵養水源

2019-12-30 09:15:10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12月,湖北省丹江口市胡家嶺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數據顯示:高錳酸鹽指數1.67毫克/升,氨氮0.10毫克/升,總磷0.022毫克/升,Ⅱ類水質偏好。

  多年來,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5週年來,丹江口水庫已向北方安全調水超258億立方米,南水已成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主力水源。

  生態修復養好水

  湖北省十堰市地處秦巴山區,修路、建廠房等不可避免留下裸露山體。按照“誰管理誰負責、誰開發誰修復、誰破壞誰治理”原則,十堰邊建設邊修復,今年已累計完成裸露山體治理60多處20多萬平方米。

  十堰還實施“口袋公園”工程,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統籌推進城市大、中、小公園均衡佈局。今年已開工建設小型遊園6座。

  山上植樹造林更是“響鼓重錘”。近年來,十堰打破常規種樹方式,創造性採用四季挖窩、三季栽樹方法,在適宜栽樹的季節栽樹,在不適宜的季節挖窩、管護、育苗,使植樹綠化成為常態。

  多年來,十堰每年人工造林規模持續保持在30萬畝以上。目前,十堰市森林覆蓋率達64.72%,高於全國43個百分點、全省23個百分點;十堰現有林地面積2896萬畝、森林面積194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6645萬立方米,3項指標位居湖北省第一。

  治水就應做好山區水源涵養工作。十堰市林業局天然林資源科科長袁曉秋算了一筆賬,目前十堰天然林每年所涵養的水源相當於30多座10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

  為保護好山體,十堰出臺《十堰市山體保護條例》和《十堰市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兩部地方性法規,並將2014年南水北調通水日——12月12日確定為十堰市生態文明日。

  鐵腕治污除臟水

  “真沒想到,幾十年後的今天,小孫女能像我小時候一樣,在清澈的犟河邊玩耍。”只要天氣好,市民楊志金都會領著小孫女在犟河邊遊玩。

  楊志金是張灣區花果街辦放馬坪居民理事會會長,從小住在犟河邊。他回憶説,上世紀60年代初,犟河水清澈見底,河裏魚蝦成群。

  過去,犟河、神定河、泗河、劍河、官山河因污染嚴重,一度成為匯入丹江口水庫的5條劣Ⅴ類河流。

  為確保一庫凈水永續北送,2012年以來,十堰市將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作為“硬骨頭”,累計投資近30億元,全力實施“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管污”六大舉措,大刀闊斧整治黑臭水體,累計清除污泥和垃圾561萬噸,整治排污口590個,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設生態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網1400多公里。

  經過多年持續攻堅,5條曾經不達標河流水質大幅改善,犟河水質達到Ⅱ類-Ⅲ類,劍河水質達到Ⅱ類,泗河水質達到Ⅳ類,官山河穩定在Ⅲ類,神定河已消除劣Ⅴ類。

  目前,十堰全市35個水質考核斷面已有33個達Ⅰ類-Ⅲ類標準。其中Ⅰ類水質5個,Ⅱ類水質27個。

  消除隱患護源水

  據了解,1982年-1992年,東風公司按照當時國家要求,將十堰地區約5000個含多氯聯苯的電容器分4個填埋區進行了集中地下封存和填埋。

  個別填埋區最深處達50米,距丹江口水庫的直線距離不足10公里,若不及時進行安全處理,將成為深埋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地下安全隱患。

  十堰歷時5年,投資1.18億元,將4個填埋區4895個含多氯聯苯的電容器及粘染物,累計1725.5噸危險廢物,全部安全跨省轉移處置。這是我國迄今為止處置含多氯聯苯危險廢物的最大項目,整個過程零污染、零事故、零投訴。

  近年來,十堰累計安全處置6萬多噸危險廢物,很好地消除了水源安全隱患,確保了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地飲用水安全。(作者  葉相成)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