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見證滬滇情誼

2020-08-06 09:18:37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全長近3700公里的320國道,一頭連著上海,一頭連著雲南。

  東西部扶貧協作,上海市對口幫扶雲南省。真心實意付出、真金白銀投入、真抓實幹攻堅,滬滇攜手決戰貧困,加深了兩省市人民的深情厚誼。

  雲南曾有貧困縣(市、區)88個,由上海結對幫扶的達74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府芒市,就是其中之一。兩年前,芒市順利摘掉貧困帽子,其間就凝結著上海援滇幹部的心血。

  蔬菜直銷上海

  一輛裝了30噸蔬菜的載重貨車,開出芒市宏聚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駛上320國道。

  “車上有我種的甜玉米,沒想到能賣那麼遠!”當地村民岩吞洼説,“從前,我家就兩畝地,種點土豆,挑去鎮上街市賣,每公斤才賣5角錢。”

  兩年前的岩吞洼,幹活總是提不起勁頭。自從兩年前宏聚公司進村,帶來新菜種,還簽約包銷,這名傣族漢子變了。

  “新種的土豆,今年每公斤賣8元。無筋豆能賣十幾元!我現在承包了16畝地種菜。”嘗到了甜頭,岩吞洼幹勁十足。

  宏聚公司董事長楊宏俊接話:“即便市場行情不理想,就算每公斤賣三四元,我們給農戶還是8元保底價。”

  楊宏俊剛去了趟上海,向行家請教加工南瓜泥、土豆泥新設備的標準,“深加工,農産品附加值才更高”。

  “打入新市場不容易,以前不認識人,哪敢開拓上海的市場啊!”楊宏俊指著上海青浦區援滇幹部——芒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季春華告訴記者,“全靠他們,從認路住店,到找專家、研發新品種,現在西郊國際——上海最現代化的農産品批發市場也有了宏聚檔位,我們的外銷菜90%都運往上海。”

  他又指了指岩吞洼:“那頭是上海市場,這頭是2000多戶芒市農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開始有500多家,現在還剩128家。”

  蝦蟹上了品質

  芒市風平鎮法帕村拉牙村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馮三過哏一大早就跑到水田照看沼蝦。

  雨水豐沛,正長第二茬水稻。“一畝田投3000尾小蝦苗,畝産50公斤,成活率90%以上。”他抄起一網蝦,很滿意。

  稻田養魚蝦,在當地常見,但過去産量低。上海青浦區幹部懷向軍本就在江南水鄉主抓農業,到德宏州隴川縣扶貧辦挂職後,為農副産品牽線搭橋駕輕就熟。紅線一牽,上海海洋大學馬旭洲副教授實地開展指導,來德宏講授養殖技術,稻田養殖盤活了。

  “你看,這蝦又大又鮮,當地都不夠賣。”馮三過哏加入村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天能拿80元工資,“一萬多尾蝦呢!過兩三個月,水稻開花,兩頭豐收!”

  晚上閒了,馮三過哏用微信跟馬旭洲請教:“田裏青苔為啥多了?”“水的透明度太高了,爭取降下來,得把水養肥。”

  芒市遮放鎮的孟岩回養了10年蟹,屢試屢敗,曾經投下上萬元苗種,只摸回6隻小蟹。馬旭洲幫著他換養江南蟹種。技術上一點撥,孟岩回的大閘蟹今年畝産能到200斤,最大的個頭能到7兩多。

  酸茶走出深山

  從320國道德宏段出來,向南,一條路繞過漫山蒼翠,蜿蜒至芒市三台山德昂族鄉。這裡是全國唯一的德昂族鄉。從2006年起,德昂族就是上海市對口的整族幫扶對象。

  德昂族人有著悠久的種茶和飲茶歷史。在三台山,季春華看中了當地種植的酸茶,也看上了出冬瓜村會計趙臘退。“他有熱情、有眼光,每年制茶賣茶收入好幾萬元,可以扶持為酸茶傳承人,發展酸茶及文旅産業,帶動貧困戶脫貧。”

  今年3月,滬滇幫扶酸茶産業和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實施方案出爐。

  村民李玉寶獨自在家帶著兩個孩子,村裏安排她跟著趙臘退做酸茶,就近務工,既能照顧孩子,又能拿工資。

  新修的房子挺亮堂,又買了部智慧手機,李玉寶正摸索著用抖音,“説不定能在上面賣酸茶!”

  季春華一邊品著酸茶,一邊問趙臘退“德昂酸茶”註冊商標辦到哪個環節了。他拿起簡單包裝的酸茶説:“這還不行,沒有標準化檢驗,沒有商標,咱的酸茶走不遠……”趙臘退不好意思地瞄著他:“以前真沒想到這一層。”

  今年,上海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大幅度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但援滇資金卻再次追加,總額超過34億元。援滇資金不撒胡椒面,著眼可持續,給德宏州的1.6億元全投在36個産業項目上。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