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興旺 日子紅火

2020-08-21 09:07:58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8月,行走齊魯鄉間,莊稼蒼翠,瓜果飄香,田園綜合體遊人如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要推動鄉村産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産業體系,實現産業興旺,把産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山東省委和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按照産業興旺的要求,著力推進農村各項産業高品質發展、融合發展,為推動農民增收致富、鄉村全面振興夯實基礎。

  換法種地,老把式收入成倍增;電商進村,小夫妻銷貨不出村;文旅興村,年輕人回鄉創業初成……記者走進山東農家,聽3位農民聊聊致富奔小康的生動故事,嘮嘮新時代的嶄新生活,説説未來的新打算。

  “60後”徐鳳坤:農業“接二連三”,種地有了新希望

  高密市松興屯村,村外,種植大棚成方連片,果樹成排,碩果滿枝;村內,二層小樓整齊劃一,路面硬化,乾淨整潔。

  徐鳳坤53歲,種地老把式,跟著合作社種葡萄,月底葡萄上市,正起早貪黑忙活。在山東,像徐鳳坤這樣參與産業化經營的農戶超過1800萬戶,推動“三産”融合發展已成趨勢。

  沒想到回村種葡萄,成了俺的致富路。

  過去,俺們盼著“棄農轉工”。地裏刨食,收入太低。論種地,俺算走在前,作物照顧得細,可掰著指頭算,攥著票子數,全家老少不夠糊口。俺和不少村民外出謀生,進廠打工,幹力氣活,賺辛苦錢。

  現在為啥“棄工轉農”?鄉村振興,讓種地有了新希望,村裏陸續回來壯勞力近百人。

  幾年前,在外辦廠的徐林收回村,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帶著大夥建大棚種葡萄。一開始,村民直嘀咕,擔心種不好。他帶上大夥出去走一遭,看人家都是咋種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一畝葡萄,少説也能掙6000塊錢!村民們眼熱,上趕著種葡萄。大家以土地入股,加入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建起大棚,栽上果苗,足足種了900畝。

  俺種地種得好,合作社讓俺搞田間管理,可俺沒種過葡萄,咋管?還是徐書記有本事,腦子活,請來專家手把手教。現在,俺管200畝葡萄園。多虧合作社上馬滴灌微噴、水肥一體自動化設備,讓俺省了不少力。忙時,還有幾十個村民跟俺幹,每人每天100元勞務費。

  再説銷售。俺們種的葡萄,品相好,品質優,客商、超市爭著要。每年合作社會提前對接,誰出價高賣給誰。這不,葡萄馬上上市,已經有十幾家來等著要哩。

  俺現在按月領工資,收了葡萄還有分紅。去年分紅40萬元,收入倍增。

  聽徐書記説,他跟廠家對接,用葡萄做酒和醋。俺們村不僅種葡萄,還有其他水果蔬菜,正打算在村頭搞40畝地,種上各種水果蔬菜,搞採摘,讓農業“接二連三”,收入肯定會更高。

  “70後”劉俊彤:基礎設施升級,搭上電商致富快車

  裏口山像口袋,一條山路進出,是威海市民的“後花園”。王家疃村就在“口袋”底,柏油路直達深山,百年柿樹沿路成排,山區老房修葺一新。

  劉俊彤42歲,是該村媳婦,受益於山東加快“網絡”升級、培育農村電商的政策,她通過網絡賣起自家水果。去年,山東的“劉俊彤”們農産品網上銷售額達294.6億元。

  因為愛情,我嫁到這個山村,當初一心想離開,現在説啥也捨不得走啦!

  早些年,我在市裏開網店,物流倒是方便,可資金有限,租不起倉庫,又搬回山村。村裏山路太差,進出不便,我就集納幾單,送到市裏快遞站。可是,山區供電不足,電壓不穩,還時常停電。斷網也是家常便飯,有時跟買家正聊著,突然斷網。無奈,我琢磨著再搬回城裏去。

  這幾年,在黨委和政府幫助下,村裏把土路鋪成柏油路,電網升級入地,網絡頻寬增加,水電路網煥然一新。就拿網絡來説,以前常常要喊人來維修,升級後再沒出過故障。電和網穩定了,網上訂單也穩步增長。交通便利,快遞員每天到村裏收走訂單。銷售日趨穩定,每年純收入能超過15萬元。不出大山也能搭上電商致富快車。我們小兩口看到了新希望,就安安心心留下了。

  這兩年,網上銷售日用品競爭激烈,為適應電商轉型,我參加政府電商培訓,外出學習考察,回村便琢磨起村裏現有的産業。山裏風景秀美,依託好生態,村裏辦起柿園民宿、農家樂,還有休閒公園、咖啡吧,搞起生態遊,可在網上賣風景;還可為遊客開發手工藝品,賣當地特産;村裏山上種的果樹果子甜,我嘗試網上銷售,感興趣的顧客不少……

  我有電商運營經驗,打算最近開直播,讓更多網友關注我們村子,提高知名度,既推銷山貨水果,也推銷裏口山的迷人風光。

  “90後”李根:挖掘文化優勢,鄉村研學遊助力奔小康

  濟寧市泗水縣東仲都村,農家石屋錯落有致,古樸優雅。鄉村研學遊,讓昔日籍籍無名的東仲都村變得生機勃勃。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致富的村子不止該村,截至去年底,山東省鄉村旅遊接待遊客5.4億人次,實現消費2709.9億元。

  李根27歲,東仲都村人,“鄉村振興合夥人”之一,正跟其他合夥人開會商議如何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起初,我是不願回村的。

  我們村儘是山嶺薄地,産業基礎薄弱,祖輩苦幹苦熬,一直難有回報。

  脫貧攻堅,村裏靠山吃山,幫扶幹部引進櫻桃、百香果,卻找不到合適的人管。在我父親和包村幹部動員下,我回村管理扶貧項目。畢竟畢業沒幾年,資金有限,能耐有限,多虧有了“鄉村振興合夥人”計劃。

  別看我們村莊偏僻,也有不少優勢,這幾年附近新建了高速公路、高鐵,新開發的尼山聖境儒學文化景區,離村不到5公里。2018年,山東面向創業者及投資者、專家學者招募“鄉村振興合夥人”,共同發展新型農業主體和農村新業態。在“鄉村振興合夥人”計劃號召下,能人田彬回村搞起傳統文化研學遊,我也成了合夥人。

  村裏有些廢棄的宅基地,田彬想投資改造,村兩委做通村民工作,政府幫著搞貨幣補償和宅基地流轉,請專家出謀劃策,打造“閱湖尚儒研學遊文創基地”,一些投資人也慕名而來,圍繞傳統文化主題,建起書房、陶藝坊、木工坊等,已經開始試運營了。

  今年“五一”小長假,我們開門迎客。儘管疫情防控限流,5天仍來了3萬多遊客,收入超過100萬元。

  鄉村研學遊助力奔小康,既能涵養村子文化底蘊,又能解決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研學遊的老師講課時,村民也都豎起耳朵聽,村風鄉風好轉不少。有的村民成了書房服務員,有的就在項目工地務工。

  我們才剛剛起步,下一步準備開發一些傳統文化項目,借助越來越火的研學遊,把優質農産品銷出去,讓村民不出村也能致富!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