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助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2021-12-22 11:10: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晨

國家公園助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_fororder_8

12月12日,遊客在甘肅省張掖國家濕地公園遊覽玩耍。楊永偉/攝

  據彭博社12月11日報道,中國近來的一項新舉措將産生深遠影響。由5個國家公園組成的網絡,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作為今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東道國,中國承諾將利用這個新系統修復生態保護的漏洞。

  生態興則文明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日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産保護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面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的挑戰,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國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就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准設立並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此後,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方案意見的陸續出臺,國家公園體系建設工作不斷推進。2021年10月12日,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首批五個國家公園。

  當前,中國建設國家公園體系有以下三大優勢:一是中央政府強力快速推進。近年來,中央政府全面加強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積極、快速推進國家公園建設。二是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富集。中國國土面積遼闊,物種、群落、生態和景觀多樣性顯著,這為建設大面積的國家公園提供了先天條件。三是龐大的人力資源。中國人口眾多,現有鄉村護林員170多萬人,這使中國能夠聚人力之利推動並保障國家公園的有效治理。

  國家公園的建立,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多年來,在不斷的探索中,中國總結出了一些獨特的經驗。一是堅持嚴格保護。中國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不斷強化國家公園體系的監測、評估、考核、執法、監督工作。二是堅持全民公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不斷探索自然保護和資源利用新模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質生態服務的需要。三是堅持中國特色。中國立足國情,不斷推動國家公園的創新,堅持走具有中國體制特色、時代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國家公園體系治理之路。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體系,仍需再接再厲。為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未來,中國須多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完善法律制度。國家有關部門應在明確國家公園與其他類型自然保護地關係的基礎上,儘快出臺有關國家公園的法律法規,明確國家公園功能定位、保護目標、管理原則,做好現行法律法規的銜接修訂工作。

  二是建立財政專戶。中國應整合不同渠道的自然保護資金,建立國家公園財政專戶,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

  三是引導公眾尤其是社區參與。未來應充分調動公眾力量,設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引導當地居民參與國家公園的建設、運行、管理、監督工作,激發公眾參與熱情,進而增強公眾保護自然的自覺意識,不斷提升國家公園治理水準。

  四是加強國際交流。中國應該充分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和體制機制建設經驗,對接國際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生態保護,承擔並履行好相應的國際責任,為全球提供建設國家公園體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趙尹凡採訪整理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 楊 銳)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