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習慣性做“差評師”,會耽誤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眼前這位初三男孩張齊,1米8左右的高個,卻因為駝著背,頭快低到了胸口。我能感覺到他身體的拘謹並非環境陌生帶來的緊張,而是一種長期壓抑導致的身體僵硬。

他似乎是在跟我打招呼更像是自言自語地説道:

“老師,對不起,對不起,我書包裏背了語文、英語的卷子,我還有作業沒完成呢……我昨天沒去上學……對不起,我是不是不應該來……”

一句話裏他用了三個“對不起”。這個孩子身體的所有氣息,都是在告訴這個世界“我有多麼的不安、焦慮和恐懼”。

陪同張齊一起來到諮詢室的父母,他們在回憶孩子的成長經歷時充滿遺憾。

母親有些無奈地説:“從小孩子做事節奏慢,小學時勉強能跟上學習,我們對孩子要求卻很高,總希望他能學習出色。我們習慣盯著孩子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有一次,與孩子一起到小區門口買菜,一路上爸爸羅列出張齊的八項缺點:“你看你站沒站像,説話聲音還這麼小。膽小吧,又還愛多管閒事……”回到家孩子就抽泣起來,淚水打濕了枕巾,更加深了張齊對自己的不認可:我太差了,太差了……

在父母一次次的否定中,張齊變得越來越膽小,在父母面前總想努力做個乖孩子。但父母的目光只願意聚焦到孩子不夠好的方面上,比如學習成績差、人際交往能力弱等等。

家庭教育:習慣性做“差評師”,會耽誤孩子的一生

因此,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一點點被打擊到最低,直至對自己産生深深的厭惡,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對不起!都是我不好!”已經成為他的一種頑固性思維模式,就像魔咒一樣將自己罩住。

此時此刻,聽完我的解析,張齊的母親淚流滿面,訴説著那段曾經錯失的心靈陪伴。父親談起自己曾經對孩子的指責是那麼的無理與傲慢。

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在《孩子與學校》一書中指出:“人的智力的成長依附於心靈的成長之上。”

一個心靈深處閃著淡定從容溫暖喜悅光芒的孩子,必將增長出飽滿的精神力量去發展智慧、探索世界、擁抱未來。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做事拖遝、膽小、缺乏自信等,令他們適應環境有困難、生活學習不快樂的行為表現時,父母要及時關注,給予心理關懷。

因為這些行為背後一定隱藏著孩子獨特的心理感受,或者他們某些未被疏解的情緒與情感。

家庭教育:習慣性做“差評師”,會耽誤孩子的一生

現實狀況中,很多家長將這些歸因為孩子行為習慣不好、還不夠努力等等,於是,停留在提要求、講道理、指責督促的教育層面,恨鐵不成鋼,“你怎麼這麼笨!別人家孩子能做到的事情你做不到,我就要很生氣!”

以孩子為鏡,父母需要時刻問問自己,帶給孩子的是一個快樂幸福的人生嗎?不要等孩子與家庭深陷痛苦的境地,再去關注他們心靈成長。

不做孩子成長的“差評師”,做好孩子心靈的“關照師”,才會讓孩子本該絢爛的生命綻放光彩!

來源:現代教育報 文:高亞娟(北京市海淀工讀學校心理教師、海淀區心理學科帶頭人)圖片:網絡,插畫 by yuugi83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國際在線教育頻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網新華網教育新華網教育人民網教育人民網教育央視網央視網央廣網教育央廣網教育中國網教育中國網教育光明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15162912光明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半月談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2942半月談中國科技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356中國科技網中工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613中工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