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抑鬱症家校社都要動起來
2021-11-16 14:28:08來源: 中國教育報責編: 陳晨

  近日,教育部在答覆《關於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鬱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的函中明確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引發諸多關注。

  在很多人看來,抑鬱症更多與成人有關,距青少年很遙遠。但研究顯示,由於處於生理和心理的成長變化階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徵沒有完全定型,受到社會競爭加劇、父母期望過高以及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差等原因影響,更容易産生心理上的抑鬱,抑鬱症患者最小年齡甚至可以低至四五歲。

  教育部明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建立全過程青少年抑鬱症防治服務、評估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強化青少年抑鬱症防治工作的重要環節,有利於及時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及時採取干預措施,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而關注這一舉措的討論,也有利於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和重視抑鬱症及其對青少年的影響,更多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不是把青少年的負面情緒簡單視為“嬌氣”“矯情”“意志力薄弱”,避免不把抑鬱症當回事,從而錯過及時干預的良機。

  研究顯示,青少年抑鬱症更多是與家校社各方面的外部因素有關,只有極小部分來自先天性的家族遺傳。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有利於及時干預,而更重要的則在於營造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長環境,強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把各類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

  親子關係,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石。家長在教養過程中,要避免過度看重孩子的學業成績,給孩子傳遞過重的壓力和焦慮。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營造健康的親子關係。學校則要改進作業管理和考試管理,避免給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考試負擔,通過深化評價方式改革破解“唯分數論”給孩子成長帶來的重負。同時要加強各級各類心理健康隊伍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社會則需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等。總而言之,預防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家校社都要動起來。

  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和關注,是忽視它、誤解它,從而錯過及時干預的良機。防治抑鬱症,首先是正視它、重視它,然後構建起“家庭—學校—社區—醫院—政府”多面一體的青少年抑鬱症預防、醫療及康復體系,更好地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護航。(中國教育報記者 楊三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