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非學歷教育不得冠以“領導幹部”“總裁”等名義
2021-11-22 14:19:16來源:人民網責編:鄭思雯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舉辦非學歷教育管理規定(試行)》(下稱《規定》)的通知,明確高校不得以“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等名義舉辦課程進修班。面向社會舉辦的非學歷教育不得冠以“領導幹部”“總裁”“精英”“領袖”等名義,不得出現招收領導幹部的宣傳等。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表示,非學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學習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推動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撐。《規定》的研究制定,旨在進一步加強對高校舉辦非學歷教育的規範管理,堅決規範高校非學歷教育的辦學行為。

  記者了解到,《規定》所稱“非學歷教育”,是指高校在學歷教育之外面向社會舉辦的,以提升受教育者專業素質、職業技能、文化水準或者滿足個人興趣等為目的的各類培訓、進修、研修、輔導等教育活動。以獲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為目的的自學考試輔導不在適用範圍內。

  《規定》提出,高校舉辦非學歷教育原則上要以自招、自辦、自管為主,切實落實高校辦學主體責任。校內非實體性質的單位、職能管理部門、群團組織及教職員工個人不得以高校名義舉辦非學歷教育。高校獨資、挂靠、參股、合作舉辦的獨立法人單位,不得以高校名義舉辦非學歷教育;法人名稱中帶有高校全稱或簡稱的,如舉辦非學歷教育應納入高校統一管理。

  在立項與招生方面,《規定》明確,高校不得以“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等名義舉辦課程進修班。面向社會舉辦的非學歷教育不得冠以“領導幹部”“總裁”“精英”“領袖”等名義,不得出現招收領導幹部的宣傳。高校應嚴格規範非學歷教育招生行為,自行組織招生,嚴禁委託校外機構進行代理招生。招生宣傳內容必須真實、明晰、準確。

  《規定》要求,高校應嚴格控制非學歷教育合作辦學。同時,合作辦學要堅持高校主體地位,嚴禁轉移、下放、出讓學校的管理權、辦學權、招生權和教學權,嚴禁項目整體外包。脫産學習超過一個月的非學歷教育、受委託的領導幹部培訓項目,一律不得委託給社會培訓機構,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舉辦。

  對於教學管理,《規定》指出,非學歷教育可採取脫産、業餘形式。鼓勵高校創新教學模式,開展基於互聯網的信息化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高校非學歷教育結業證書應由歸口管理部門統一製作、分類連續編號,與學歷教育證書明顯區別。高校要建立規範的結業證書審核與申領機制,做好結業申請材料的收集與歸檔。結業證書應當載明修業時段和學業內容。(記者 孫競、李依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