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滾動>>正文

《中國式相親》引來外媒關注 社交媒體激烈討論

2017-02-20 08:44:44|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趙丹丹

  

  “你是一名年輕的中國男子,父親告訴你,他未來的兒媳必須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是照顧家庭。你的母親反對讓一個40歲的女子做你的候選伴侶,因為她的年齡太大,可能生不了孩子。這不是革命前的中國,而是一檔新的電視相親節目。”

  相親節目《中國式相親》去年12月首播至今,官方微博被訪問了1.77億次,前三集點擊率超過2億次,節目中暴露的中國式婚戀觀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也因此受到《紐約時報》關注。

  “紐時”:環節設置

  “貼近儒家傳統”

  上週五,《紐約時報》中文版以《中國式相親:一代“巨嬰”的婚姻觀》為題報道了該節目,文中指出該節目與以往擇偶節目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賦予父母干預子女選擇的權力,許多觀眾表示這樣的設置反映了中國當下的社會現實。”

  文章認為,《中國式相親》環節設置“貼近儒家傳統”:“幾名年輕男子或女子排成一排,與五對父母面對面。這些父母的子女則待在另一個房間,在那裏他們可以通過監視器看到相親的過程,也可以通過電話與父母溝通。只有得到父母同意的候選人才能與他們的子女見面。”

  家長對於男女嘉賓的標準也有所不同:“對男性候選人而言,父母最關心的似乎是他們的財務狀況。對女性而言,如果年輕、漂亮,看起來似乎比較天真,會有幫助。在其中一集中,當一位潛在的新郎問對面的家長他們的女兒談過幾次戀愛時,所有家長都表示,他們的女兒既沒有談過戀愛,也沒有帶過一個男人回家。”

  專家:明碼標價説出要求

  增加節目的受歡迎程度

  引發巨大爭議的也恰恰是這些父母:一位23歲男嘉賓爆燈40歲女嘉賓,男嘉賓的媽媽發表了震碎“三觀”的期貨論:“二十歲的男人是期貨,三十歲的男人是現貨,四十歲的男人是搶手貨,你(女嘉賓)有多大把控在未來十年以後還能擁有他?”一位男嘉賓剛要公佈自己的擇偶標準,認為“自己主權百分之百比外甥大”的二姨搶先表了態:“女生就是要會幹活,長得好看又生不出大米”。

  另一位媽媽更堪稱另類,她婚後被丈夫寵、被女兒呵護,從未做過家務,下廚只會做速食麵、番茄炒雞蛋,喜歡看言情小説,在生活中常常寫詩,還寫了一本小説……節目中經常出口成章的瓊瑤式金句,被網友直接封為 “公主媽媽”、“仙女媽媽”。這位“公主”表現也堪稱搶眼,前幾場她致力於為女兒攪局,最新的一期節目中,突然開挂,為女兒頻繁爆燈,不放過任何一個男嘉賓,終於讓女兒成功與男嘉賓牽手……

  “父母在很多年輕人的婚姻中起到了決策作用,他們出現在節目中,明碼標價説出自己的要求,這些增加了節目的受歡迎程度。”《紐約時報》引用百合網的首席婚戀專家周小鵬的原話説。“觀眾喜歡看這個節目,因為這就是對現實的反映,中國年輕人的婚姻決定是很受父母影響的。”

  調查:為孩子的婚姻埋單

  賦予父母更大的發言權

  為何中國式父母在子女的婚姻中有這麼大的發言權?“一個原因是其中有許多父母在為孩子的婚姻埋單。”婦聯部門2015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國平均結婚年齡為26歲,但結婚的費用超出了這個年齡的大多數中國人所能承受的範疇。一份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在上海舉辦一場婚禮的平均費用為20萬人民幣。這還不包括一套公寓和一輛車的費用,這兩樣被普遍視為訂婚的先決條件,而且往往是由男方父母提供。而且“相親比較普遍是因為從一開始,兩家父母就明確知道對方的家庭背景,可以説選擇對像是受到父母挑選過了的,這樣比較有效率。”周小鵬説。

  女權主義者和文化批評家呂頻則認為,家長制的價值觀從來沒有完全從中國文化中消失過,有跡象表明它正在復興。“很多中國家庭都進入了中産階級,他們希望能通過和相似背景的人結婚鞏固家庭的社會地位。結婚這件事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是關乎全家族的一件事。”她説,沒有父母的幫助,中國很多年輕人是結不起婚的,甚至在結婚之後,他們仍然需要父母在帶孩子等問題上提供幫助。

  追問:該反思的是中國式家長

  還是“中國式巨嬰”?

  然而,這樣強大的家長制度的副作用相當明顯,“太多的保護和太多的支持讓中國産生了一代長不大的孩子。”周小鵬認為,“我的很多客戶跟我説,他們的婚姻從開始就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而是父母認為是門當戶對合適的婚姻。我問我一些單身的客戶他們對未來伴侶的期待是什麼,有人也會説會相信父母的經驗和意見。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態度。”

  這種觀點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響應:“中國滿是巨嬰,”一個網友寫道。然而,也有網友對此不以為然,“有人説,這個節目只是承認了尋找伴侶的現實情況。”另一個網友則認為,“(父母提前干預)總比談了一段時間戀愛之後,發現你和對方的父母處不好分手強。”(記者 祖薇)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