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滾動>>正文

《長城》北美黯淡 中國電影走出去無需自毀“長城”

2017-02-26 13:27:34|來源:網易|編輯:梁寧

  

  劉德華和張涵予

  北京日報2月26日報道  2月17日,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在北美3326家影院大規模上映,以好萊塢大片待遇上映的《長城》卻未能有大片席捲市場的表現。

  首映日590萬美元的票房,落後同期已經上映一週、製作規模還不到它一半的兩部影片。再加上,各個媒體並未給出高分,這部史上成本最高的中美合拍片的北美首秀顯然有些黯淡。張藝謀所謂至少有1億海外觀眾的預言,如今看來也是有些過度自信。

  我們可以理解張藝謀的自信,畢竟《長城》在設計之初就將海外市場包含其中。我們看到的《長城》有北美頗受歡迎的馬特·達蒙,有中國在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景點長城,還有怪獸這種東西方觀眾都買單的元素,似乎沒有什麼理由不受歡迎。但也許這次錯就錯在太刻意。

  如何贏得海外市場?我們也許需要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機緣。你不用去絞盡腦汁琢磨海外觀眾的胃口,然後再按照科學配比,試圖製作一份能夠滿足他們的中國菜。畢竟,我們很多電影連中國觀眾的胃口都沒有琢磨清楚,還談什麼海外觀眾的胃口呢。

  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並不是真的無心,而是一種文化自信。我們看看在海外市場最受歡迎的華語影片是什麼?是《臥虎藏龍》、《英雄》。《臥虎藏龍》當初為西方觀眾呈現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與傳統的中國功夫片也截然不同,傳遞出獨特的東方哲學。《英雄》中張藝謀更是以其獨特的個人風格、獨特的思想內涵,展現了獨屬於中國人的情感世界。正是這些文化上的與眾不同讓它們贏得了市場,想必那個時候的張藝謀也不會説,《英雄》在海外能有10億觀眾,也沒有鉚著勁兒非得琢磨海外觀眾的胃口。

  全球電影市場之所以能夠流動起來不正是因為文化差異嗎?如果你在一部好萊塢大片中可以看到馬特·達蒙,可以看到怪獸,那麼為什麼要看一部由中國人效倣的有馬特·達蒙、有怪獸的電影?

  中國人講究“以柔克剛”,我們卻以自己初學的還並不熟練的好萊塢套路,去硬碰硬地跟早就將這一套玩得滾瓜爛熟的好萊塢對峙,即使再努力也無法避免先天不足。

  這裡還必須提到那句大俗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一個民族對外交流的標簽就是本民族的精神內核。好萊塢影片裏一言不合就激情洶湧,《臥虎藏龍》裏李慕白和俞秀蓮之間那急死圍觀者的感情,沒有誰對誰錯,誰弱誰強,就是兩個世界向願意了解他們的人招手。我們的《長城》有了很多突破,但如果將故事講得更中國一點,將我們的“長城”守護得更好,也許比現在這種中西通吃的模樣更招人疼。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