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滾動>>正文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張彌曼現身《朗讀者》

2018-06-15 14:36: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靜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兩千多年前,鬱鬱不得志的屈原在《離騷》中寫出這句千古名言,道盡了一個人對理想的渴望和追求。從古至今,無數仁人志士不約而同地用“路”來比喻生命的某個階段或者追求目標的過程,有“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有“條條大路通羅馬”。本週六20:00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即將播出以“路”為主題的第六期節目。現場,古魚類學家張彌曼、清華大學計算機研究生矣曉沅、作家兼編劇劉和平、華語音樂教父羅大佑、演員陳數將向觀眾們分享他們各自走過的不同的“路”。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張彌曼談與古生物學是“先結婚後戀愛”

  今年3月22日,已經82歲的古魚類學家張彌曼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獲頒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以表彰她為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的演化研究作出的開創性貢獻。張彌曼是首位被授予這項大獎的古生物學家。此前,她已經得到過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最高榮譽獎項:羅美爾-辛普森終生成就獎。

  作為目前古生物領域的世界級專家,張彌曼走上科研之路的方式遠沒有她的成就來得傳奇。上世紀50年代,會選擇研究地質學的女生並不多,而張彌曼一開始也不是出於對地質學感興趣才選擇這個方向。當時,充滿理想主義的張彌曼除了響應國家需要地質學人才的號召,還有一個浪漫的原因,“就是覺得騎著駱駝在沙漠上走多浪漫啊”。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開始工作之後,張彌曼每年平均有三個月要在野外考察,經常只有她一個女性跟著三四十個男生一起跑。為了方便,張彌曼剪了短髮,一度讓村裏的鄉親認不出她是男是女。因為不方便洗澡,她甚至習慣了兩三個月只靠擦頭擦身度過。除了對科研精益求精,生活上的很多細節張彌曼都毫不在意,現場,張彌曼笑言,當時為了防止把蝨子帶回家,每次回家身上的毛衣、內衣都要放進鍋裏煮一煮,“就用煮湯的鋁鍋,煮了衣服以後再煮湯”。這次登上《朗讀者》的舞臺,更是張彌曼82年來第一次嘗試化粧。張彌曼的摯友古植物學家傅睿思也將親臨現場,分享科學家的秘籍。究竟這位可愛可敬的女科學家會為觀眾獻上怎樣的朗讀?在傅睿思眼中,張彌曼又是個怎樣的人?

  矣曉沅突破“不死的癌症”用輪椅“走”上勵志求學路

  張彌曼女士對科學的單純執著已經讓人十分感動,而另一位同樣正在科研路上探索的年輕人雖然成就還遠不及張彌曼,但他所展現的意志和精神卻更令人動容。

  節目中,正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矣曉沅坐著輪椅登上了《朗讀者》的舞臺。六歲那年,矣曉沅患上了在醫學界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後他的全身關節都開始病變。五年後,矣曉沅因為沒有辦法再站起來,而不得不坐上了輪椅。自此之後,他的世界變得和普通人完全不同。

  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矣曉沅需要折騰40分鐘才能拿到普通人4秒就輕鬆撿起的一米之外的書本;每當雨雪天氣,他的全身關節就會痛到不能自已,甚至沒有辦法繼續寫作業和學習;由於免疫系統太差,矣曉沅稍微淋雨著涼就容易感冒發燒,並且往往一燒就是一兩個月。於是小學初中時,矣曉沅不得不經常請假去醫院打針,“我左手吊著點滴,右手寫著作業,處於這樣一種狀態”。

  即便是在這樣極端狀態下,矣曉沅依然憑藉堅強的意志和超乎常人的努力考上了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然而最艱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從雲南小城到首都北京,兩千多公里的距離隔絕了以往熟悉的生活,一切都要重新開始。為了能讓矣曉沅順利求學,母親直接放棄了工作來到清華陪他一起讀書,一待就是6年。本科4年間,矣曉沅駕駛著自己的輪椅在清華校園裏穿梭,從一門課到另一門課,從來沒有翹過任何一節課。

  經過6年的大學生活,矣曉沅的人生究竟發生了哪些轉變?現場他又會為觀眾帶來怎樣的精彩朗讀?敬請期待央視綜合頻道6月16日(週六)20:00、央視綜藝頻道週日21:00聯合播出的《朗讀者》第二季。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