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電影海報展 定格一幅幅"永遠的畫面"

2018-06-18 08:13:29|來源:人民網|編輯:梁寧

  從《小花》到《巴山夜雨》《紅高粱》,從《霸王別姬》到《開國大典》《焦裕祿》……一幅幅極具張力的電影海報,勾勒出40年的動人心魄、輝煌成就——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週年電影海報展”,從40年來浩如煙海的電影中,精挑細選近180部影片的海報、片花和獲獎實物予以呈現。

  40年來,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中國電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40年歲月崢嶸,幾代中國影人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留下一幅幅動人的篇章。而1993年正式創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自身便是改革開放結出的碩果。

  “海報作為‘電影的臉龐’,是電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方寸之間承載著時代的記憶。” 該展內容策劃之一、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教授表示,舉辦該展,為的是讓大家透過一幅幅精美的海報,共同回眸中國電影每一步的前行腳印,不忘初心、面向未來。

  電影節期間,為期兩周的專題展覽,通過“傳承、榮耀、開拓、綻放、步伐、奮進、新時代新起點”七大板塊,致敬優秀與經典,緬懷大師與前輩。

  “傳承”板塊開宗明義,以“三代影人同競技”為核心,表現改革開放初期,老中青三代導演各展才華。從《小花》的溫情到《巴山夜雨》的懷舊,從《駱駝祥子》的磨難到《鄉音》的愁緒,一大批呼喚人性、反思歷史、剖析現實的佳片應運而生。

  謝晉導演,以不凡的勇氣推出了《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等一批攀向現實主義題材創作高峰的傑作。今年適逢謝晉導演逝世十週年,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在“向大師致敬”單元集中展映謝晉導演的7部代表作品,展覽“永遠的畫面”則通過海報的形式與之呼應,深情緬懷這位老藝術家。

  展覽在“榮耀”板塊,鐫刻了一個個令中國電影人引以為傲的節點。1983年,吳貽弓導演的《城南舊事》在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拿下最佳故事片金鷹獎。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摘冠。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電影在國際舞臺頻頻嶄露頭角。1992年8月,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摘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2月《香魂女》摘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喜宴》並列),同年5月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一年不到的時間裏,中國電影人囊括了國際三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

  2001年,《臥虎藏龍》連獲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四個獎項,為華語電影跨入國際主流文化市場開啟了通道。

  通過“開拓”板塊的海報梳理,廣大影迷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外合拍片的發展歷程。展覽的“綻放”板塊,通過“世界銀幕中的上海”,不僅呈現了具有歷史底蘊的十里洋場,更繪就了40年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

  “上海擁有現代化發展、精美的建築設計,近年來,許多國際導演紛紛慕名來滬,以獨特的視角拍攝上海。”石川感慨。

  改革開放,讓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形象,褪去了神秘的外衣,通過電影這個“鐵盒裏的大使”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奮進,是改革開放嘹亮的號角。展覽的“奮進”板塊,薈萃了60多部電影的海報,是體量最大的一個單元。“這也是為了凸顯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石川表示。

  展覽的“新時代新起點”板塊,則以繼往開來的視角,傳遞了振奮人心的力量:從《紅海行動》到《厲害了,我的國》,越來越多重要的事件被拍成電影,並取得成功。這充分體現了中國電影正在用全新的方式呼應時代、記錄時代,繼而彰顯民族氣派、國際視野和開放格局。

  《厲害了,我的國》導演衛鐵直言:“觀眾能從該片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因為這些宏偉的成績,實際上是各行各業辛勤的中國人一起創造的,這個是在觀眾的情感共鳴上能産生巨大效應的。”

  展覽還特意辟出名為“步伐”的板塊,通過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題海報的展示,勾勒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成長之路。該板塊還設有多媒體互動屏,影迷可以從中檢索到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相關影像資料,一幀幀難忘的定格,匯成了穿越時空的歷史膠片。

  據悉,“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週年電影海報展”將於2018年6月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影城、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等地向公眾免費開放。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