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三滴血》百年慶典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帷幕

2018-10-16 07:59:40|來源:光明日報|編輯:于曉萱

  10月13日至14日晚,由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帶來的紀念易俗社經典名劇《三滴血》上演一百週年演出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拉開帷幕。秦人專屬的慷慨激越、質樸無華之聲,令京城觀眾心熱動容,近千名中外觀眾慕名而來,爭睹秦腔風采。

  “祖籍陜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季秋的北京,天氣微涼,但在國家大劇院的劇場中,卻是一派火熱景象,劇院上中下三層觀眾廳座無虛席。悠揚的板胡聲、樂隊演奏的秦腔曲牌、傳統而不失現代審美的舞美效果,讓觀眾耳目一新;扣人心弦的劇情、精湛出色的表演,更讓觀眾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演出現場,秦腔的藝術魅力,經由場內曲折妙極的劇情、流暢委婉的音樂、細膩生動的演唱、精緻凝練的舞美,深深浸潤著每位觀眾。當演員唱到“祖籍陜西韓城縣”“你二人原是一胎養”等經典唱段時,台下響起了經久的掌聲和持續不斷的喝彩,一些觀眾更是情不自禁跟著小聲哼唱起來,過足了戲癮。

  《三滴血》取材于《閱微草堂筆記》,由秦腔劇作家、西安易俗社創始人范紫東編劇,被秦腔乃至戲曲愛好者視為“經典中的經典”。從1918年首演以來,這部戲已經整整演出了一百年。秦腔《三滴血》講述了一場跨越陜西、山西兩省三次“滴血”以“認親”的故事,鮮活塑造了一個盡信書本、迂腐斷案的典型形象,深刻批判了主觀、教條的思維方法,弘揚了堅守正義、激濁揚清的價值追求,對當代社會亦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自20世紀初創以來,易俗社帶著該劇走遍大江南北,深受各地戲迷喜愛。1958年,該劇晉京演出,文藝界名家田漢、曹禺、梅蘭芳等人高度評價該劇的創作。1960年,《三滴血》被西安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大受好評,也成為我國首部秦腔黑白電影。伴隨百年易俗社的傳承延續,《三滴血》久演不衰,成為易俗社乃至整個秦腔劇種的標誌性符號。

  由於沿襲了明清以雙線結構為基礎的編劇傳統,保持了古典戲曲中最複雜的“三審三問”“雙生雙旦雙團圓”的故事模式,《三滴血》令每個演員都有發揮演技的空間。演出現場,這種充分張揚行當表演魅力的舞颱風格,最大限度地展現著易俗社演員們對角色的塑造之力,令人讚嘆。

  作為秦腔乃至中國戲曲的名片式作品,《三滴血》歷經一個世紀,其經典恒久的舞臺魅力卻未減分毫,這得益於一代代秦腔人的薪火相傳,同樣得益於對傳統的尊重和順應時代的大膽創新。

  晉京版《三滴血》導演、秦腔藝術家張保衛告訴記者,為了迎接《三滴血》百年慶典,在近年幾度打磨的基礎上,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遵循“移步不換形”的原則,在老一輩藝術家的指導下,對《三滴血》進行了再次精排和進一步提升,使戲曲的唱段部分進一步凝練,整體時長進一步壓縮,舞臺舞美更加精美,唱腔和藝術呈現有了很大提高,使這部經典劇作更符合現代觀眾的觀劇節奏。

  飾演劇中女主角賈蓮香的易俗社社長惠敏莉與該社新銳青年演員同臺獻藝,她説:“《三滴血》這部劇以傳統經典為標杆,對演員的要求和挑戰很高,因此能夠使青年演員得到不少鍛鍊;而青年演員的加入也為經典劇目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惠敏莉表示,劇團願意盡最大的努力,讓全國觀眾了解經典、精品,把易俗社的百年經典劇目傳承發展下去。

  戲劇評論家何玉人表示:“《三滴血》這部戲之所以能夠流傳這麼久,因為它表達了人性,就是老百姓之間的人情、感情、親情,它貼近生活、反映生活,故而貼近民眾、貼近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感情。所以這部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記者了解到,此前西安秦腔劇院已在西安舉辦《三滴血》秦腔音樂會、百年《三滴血》戲迷爭霸賽等一系列紀念活動。未來一週,易俗社及其經典劇目《三滴血》還將陸續走進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並舉辦多場論壇及活動。(本報記者 張哲浩 張亞雄)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