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競爭漸趨白熱化 百部影片爭搶票房跑道

2018-12-12 08:30:35|來源:文匯報|編輯:于曉萱

  《地球最後的夜晚》還未大規模上映,一些鏡頭語言運用已受到關注。

  影片《印度合夥人》講述了印度草根企業家從家庭需要出發創業的故事。

  《海王》被指“彌補了今年賀歲檔國産影片商業味不足的局面”。

  12月,賀歲檔的競爭漸趨白熱化。國産影片《無名之輩》與海外大片《海王》,是近期大銀幕的亮點。兩部影片也是今年賀歲檔國産片與引進片兩大門類的“代言人”。從它們身上也能品出賀歲檔正在發生的變化。

  《無名之輩》是一部起先並不被市場看好的小成本電影,憑藉好口碑一路逆襲。排片從首日的10%一路上漲到28%,連續十幾天拿下票房日冠軍,總票房更是突破七億元大關,為賀歲檔點燃第一把火。這也是近年來國産片類型更多元、最終以口碑傳播贏得觀眾的一個案例。

  引進片《海王》則在前期宣傳與視覺呈現上都花足了心思。典型好萊塢大片邏輯包裹著時下最火爆的超級英雄主題,並且為了趕上中國賀歲檔而提前北美上映。《海王》上映三天就拿下六億元票房,也足見中國電影市場的能量。

  《無名之輩》與《海王》拉開了今年賀歲檔的大幕,也成為這出年末大戲的“領銜者”:《無名之輩》之後,《狗十三》《地球最後的夜晚》等一系列投資不高,題材豐富的國産片接踵而至;緊跟《海王》而來的,則有《蜘蛛俠:平行宇宙》《印度暴徒》等引進大片。可見,注重文藝成色與偏向大製作的作品都能在市場中找到空間,並在互補共生中構建起今年的賀歲檔,為觀眾帶來更豐富更多元的審美選擇。

  好故事戰勝流量明星——文藝底色的中小成本影片“亮了”

  今年是賀歲檔進入第21年,20年間一些司空見慣的操作正在發生改變。1997年一部《甲方乙方》讓觀眾領略到了“賀歲檔”的無窮潛力,也締造了賀歲檔影片的生産模式——之後每年賀歲檔的票房翹楚幾乎都跳不出“高投資、大導演、名演員”這三大元素。這樣的定式如今已經改變,今年,《無名之輩》《狗十三》《地球最後的夜晚》等一批具有文藝底色的中小成本影片,成為賀歲檔的主力。隨著觀眾對電影的呈現品質與精神內涵敏感度的不斷提升,好的故事文本,正替代流量明星、宣傳策略、視覺特效等元素,重新成為影片吸引觀眾的手段。

  從11月一直火到12月的《無名之輩》便是其中典型。《無名之輩》的配置逃不過一個“小”字——投資成本小,演員中沒有公眾知曉度很高的大牌,故事的視角與切口也很平民化。但正是這樣一群名不見經傳的演技派,在細節紮實的劇本下,演繹出了一群小人物最質樸的夢想與最深刻的感悟,引發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

  同樣的文藝范,也在《狗十三》與《地球最後的夜晚》中延續。《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十幾歲女孩幾年內的成長經歷。影片聚焦的是“青春成長”話題,卻一改往日某些青春片對“虐戀”“勾心鬥角”等的倚重,嘗試剖析一個普通家庭的教育問題,對代際溝通以及未成年人的尊嚴感獲得進行反思;《地球最後的夜晚》則走懸疑路線,講述了一個現實與夢境交織的案件。雖然有人氣較高的演員加盟,但是影迷關注的焦點還是導演畢贛,這位新人導演去年以一部《路邊野餐》聲名鵲起,《地球最後的夜晚》還未大規模上映,片中的一些鏡頭語言運用就已經受到了影壇的關注。

  有評論説,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大片或流量明星撐場面,這個賀歲檔看似冷清,實則體現出一種對電影價值的回歸。幾年前,導演曹保平曾擔心沒有明星也難有網絡話題度的影片,不能被市場接納,也害怕有人追求刺激感把電影中的“厚本”看“薄”了。如今,這樣一批文藝質感強烈的作品,敢於闖入兵家必爭的賀歲檔,甚至獲得了票房的認可,足見電影本體價值的回歸。

  挑戰傳統電影規律——海外優質佳作帶來新體驗

  今年進入賀歲檔的海外影片中大片不少,與國産影片在風格和題材上形成互補。

  由DC超級英雄漫畫改編的影片《海王》早于北美率先登陸中國內地銀幕,算是給12月影視市場來了個“開門紅”。俊男靚女的搭檔組合,簡單明瞭的人物成長線,被影迷評價為媲美“阿凡達”的華麗視效,再加上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打鬥戲,這些好萊塢超級英雄影片必備元素都為《海王》賺足了“路人緣”。《海王》的亮相,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彌補了今年賀歲檔國産影片商業味不足的局面”。“海王”並不孤獨,屬於漫威宇宙的“蜘蛛俠”同樣趕上了賀歲檔——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也將亮相。

  近年常讓中國觀眾眼前一亮的印度影片,也成功登陸了今年的賀歲檔。由印度兩大知名演員阿米爾·汗與阿米特巴·巴強主演的電影《印度暴徒》,講述了一段年代久遠的“印度往事”。該片的投資高達三億元人民幣,算是印度電影市場的年度大製作。影片《印度合夥人》則著眼于當代真實人物事跡,講述了印度草根企業家從家庭需要出發創業的故事。

  當然,商業氣息之外,入駐賀歲檔的引進片也帶來了個性化的先鋒性呈現。被業內人士譽為“全新電影創作方式革命之作”的《網絡迷蹤》便是代表。這部影片跳出了傳統的電影拍攝製作規律,轉而以電腦桌面為呈現載體,通過視頻、搜索軟體、社交媒體等形式,展現了一位愛女心切的高智商父親尋回失蹤女兒的故事。影片的常規拍攝僅耗時13天,後期剪輯製作卻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本報記者 張禎希)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