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王》:一部視效奇觀步步驚心的快消品

2018-12-18 08:10:56|來源:文匯報|編輯:梁寧
《海王》在中國上映十天,票房超過13億元。圖為電影海報。


  華裔導演溫子仁接手電影《海王》之前,“海王”被認為是DC超級英雄漫畫系列裏的一個笑話,以至於導演本人半開玩笑地説:“之所以決定接下這部電影,是覺得沒壓力。”哪能想到影片《正義聯盟》撲街後,他和《海王》成了DC漫畫對抗老對手漫威的希望。《海王》在中國上映十天,票房超過13億元。

  《海王》在中國市場席捲票房的時候,漫威發佈了《復仇者聯盟4》的片花,DC和漫威之間的最明顯差別,在於DC漫畫改編的電影作品中驚人簡單的童話感,從“超人”和“神奇女俠”的影片延續到《海王》中,  《海王》整體單純、明亮、低齡化的調性,比前兩者和《正義聯盟》更甚。這電影的趣味是很通俗的,雜糅東西神話的原型和類型電影的橋段,敘事讓位於奇觀世界的呈現,把電影做成了刺激腎上腺素分泌的時尚快消品——隨著導演把“視覺奇觀”這一項做到極致,這個策略在商業層面確實是湊效了。

  溫子仁導演此前最為人稱道的成績是執導《速度與激情7》,收穫1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在目前的全球電影排行榜上排名第七。《速度與激情7》接連在各地創造票房紀錄時,曾有評論認為那是因為主演之一保羅·沃克的意外去世造成的情感效應。其實不然,觀眾對主創的感情從不是決定電影市場的要素。溫子仁作為主流商業導演的優勢,在《速度與激情7》中已經表現得很明顯,就是在俗套的敘事中,找準一個單項技能的突破點,在一個方向上做到極致。那部影片的趣味是無底限地輸出大場面,導演的視聽創意核心是“讓汽車飛起來”,以此刺激觀眾的荷爾蒙。

  執導《海王》的溫子仁,延續了這套創作邏輯。雖然海底女王亞特蘭娜在影片開篇開宗明義地拋出了俗套的“主題”——陸地和海洋是一個整體。然而隨著影片展開,與陸地有關的部分只是楔子和旁支,故事的舞臺在海底,看點在海底。《海王》的亮點,在於主創團隊對“海底世界”的構建。導演設計了一個“海底帝國聯盟”的概念,海王的弟弟奧姆統治的海底帝國及其盟國、野蠻海怪所在的海溝國和世外桃源的“地心藏海”,三者構成了敘事的舞臺。

  在一部電影裏設計過分繁雜的視覺模型,這是一個有風險的策略。《雷神3》是一個現成的反面教材,當角色們在宇宙垃圾場和古羅馬角鬥場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景觀”中任性穿梭時,電影成了視覺藝術家發揮想像力的亂燉。《海王》很大程度地規避了這個風險,是因為它在視覺層面的趣味是有繼承感的,大量地源於《阿凡達》《異形》《星球大戰》和《魔戒》。這是一種吊詭的平衡:影片的視覺設計並不是完全原創,它借助“珠玉在前”的美學趣味,又同時利用觀眾擁有的“觀看前史”,把幾種質感截然不同的“海底”納入同一個敘事流程中而不顯得雜湊。

  溫子仁的長處,是在視聽設計中能把“類型”的元素鋪排得很好,並且在極致的呈現中達成刺激觀眾腎上腺的目的。相比視聽手法的“步步驚心”,電影《海王》的編劇完成度就顯得差強人意,至少,導演溫子仁沒有表現多少野心去開拓一個能和“少年成長”平行的、更嚴肅的副題。

  早在漫威電影的“復仇者聯盟”初具規模、DC開始規劃“正義聯盟”時,已經有很多流行文化學者針對“超級英雄片”這個類型,質疑好萊塢正在面臨的敘事困境。這些年來,漫威在《銀河護衛隊》《毒液》和《死侍》這些作品中,嘗試做出當代感和成人感的品相,完成度好次姑且不論。作為對家的DC,更多采用“古典化”的策略。在《海王》中,表現為這個故事方方面面透著古老的氣息。“亞瑟”這個名字一目了然地來自亞瑟王的傳奇;被放逐的混血王子拿起塵封的三叉戟,這條敘事主線明確呼應“亞瑟拔起石中劍”的傳説;亞瑟和弟弟奧姆之間亦牽掛亦敵對的關係,“一個被母親惦記,一個自認為遭到了母親的背叛”這個劇作套路,很有莎劇色彩;還有海底女王和燈塔守護人的愛情以及亞瑟和母親的久別重逢,幾乎帶著“劈山救母”和“白蛇傳”這類東方神話的原型。

  用這套“古老元素相加”的方法,看起來,《海王》是把東西神話史整合以後的文化混用。然而實際的戲劇構作中,敘事從人物邏輯和情感邏輯這些核心問題前逃逸了,把自由發揮的空間讓渡給演員的自我表現力和觀眾的“腦補”。或者,以溫子仁的創作趣味,他只能在簡化的、幼稚的人物邏輯和戲劇情境裏,完成刺激感官的視聽表現。

  但也許不得不承認,能把電影拍成好賣的快消品,這未嘗不是一種重要的才能,畢竟“夠嗨夠爽”是當下好萊塢的時尚。( ■本報記者 柳青 )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