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擒熊” 中國電影美譽度影響力再提升

2019-02-18 08:36:40|來源:文匯報|編輯:于曉萱

  北京時間2月17日晨舉行的第69屆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上,兩部上海出品的影片代表中國電影贏得了高光時刻。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新時代的産業重鎮,上海電影近年來持續發力。在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征程中,“上海出品”的影片也為中國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提升美譽度和影響力。

  上影演員劇團演員王景春與搭檔咏梅憑《地久天長》中的出色表演,包攬了主競賽單元最佳男女演員獎,創下了華語片男女演員同時“擒熊”的新紀錄。該片由王小帥執導,影片同時提名了最佳影片金熊獎。此外,在專為青少年和兒童題材影片設立的新生代Kplus單元裏,《第一次的離別》摘得電影節新生代Kplus國際評審團最佳影片獎。

  以真實的人生感悟獲得跨文化的共情

  聚焦兩部獲獎影片,以真實的人生感悟獲得跨文化的共情,是他們相通的取勝關鍵。

  《地久天長》以兩個家庭為敘事的切入口。劉東和同事沈英明關係交好,他們各自的兒子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一次意外讓這兩個結構相似、原本親近的家庭生出嫌隙,其中一家還遠走他鄉,命運從此南轅北轍。30年後,兩家人再度聚首。時間的沖刷下,每個人都歷經滄桑,人性中的善意讓他們選擇放下。導演王小帥概括他的創作初衷——“歲月流逝,生活向前”。

  影片自柏林首映就好評不斷,不少觀眾感動落淚。有媒體評論,影片“不苦情,也不悲情,但就是有種溫暖的力量,讓人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德國柏林勃蘭登堡廣播電臺在評論中説:“三小時的影片一點不覺得冗長……王小帥奉獻了一部傑出的情感濃郁、條理清晰、技術上近乎完美的電影。”片中,王景春和咏梅飾演劉東夫婦。頒獎禮後的官方晚宴上,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朱麗葉·比諾什透露,最佳男女演員的評選“幾無懸念”;評委之一、《托尼·厄德曼》的主演桑德拉·惠勒評價,“幾天來,銀幕上沒有另外一對夫妻,可以有如王景春與咏梅演繹得如此自然、真切”。《綜藝》雜誌則誇讚,在咏梅的臉上可以讀出許多細微的感情,王景春展現了普通人的善良。

  《第一次的離別》是青年導演王麗娜的長片處女作,詩人導演秦曉宇監製。影片從親情、友情等角度講述成長和離別的故事。據製片人蔡慶增介紹,本片由導演以隨拍的方式記錄下了新疆沙雅的幾個孩子在一年多時間裏的成長。艾薩的母親身患重病,小男孩一邊上學一邊幫父親悉心照料母親。凱麗比努爾是艾薩的好友,兩人共同撫養一隻小羊。葡萄架、棉花田、再到美麗的胡楊林和蘆葦叢間,到處是孩子們天真爛漫的身影。導演利用這一年多的素材剪輯出了多個版本。此前,該片還在第3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獎。

  此次柏林電影節肯定了影片在選題、拍攝、藝術表達等多方面獨特的價值,評委詞稱:“這部既詩意又親和的電影,帶著我們去探究生活在傳統與現代文化交織的兩個不同家庭不斷演變的關係。電影畫面非常優美,感人至深,它讓我們思考親密與距離各自意味著什麼,以及影片中小主人公們如何通過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的離別而獲得成長。”

  政策導航,上海電影進入厚積薄發階段

  探究《地久天長》和《第一次的離別》兩片背後,“上海出品”都是關鍵詞。

  2016年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王小帥與製片人劉璇在上海公佈了創作計劃,其中就有以《地久天長》為首的“家園三部曲”。《第一次的離別》的孵化,是、在近年摸索眾籌點映發行模式下的産物,也是上海電影人為藝術電影和新人新作提供從創作到發行全産業鏈支持的成功嘗試。此前,他們創作出品的第一部紀錄電影《我的詩篇》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等獲得獎項認可。

  2019年剛開年,兩部“上海出品”就喜獲國際電影大獎,不得不讓人對近年來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和業界口碑的上海電影刮目相看。事實上,上海電影能進入厚積薄發的階段,與上海加大發揮政府扶持政策的引導作用、連推多項電影扶持舉措不可分割。政策推動下,上海電影産業形成了人才集聚、企業集聚、項目集聚的積極效應,為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産業生態。而越來越多優質電影公司和人才選擇上海,促使更多高品質上海出品影片呈現在觀眾面前。僅2018年,上海就有12部電影在國內外電影節上入圍或獲獎,包括《明月幾時有》《撞死了一隻羊》《冥王星時刻》等。(本報首席記者 王  彥;記者 童薇菁)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