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兒來了》讓“故事”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

2019-03-26 16:55:43|來源:光明日報|編輯:于曉萱

  中國戲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藝術體系。為打破與觀眾之間的傳播壁壘,央視戲曲頻道的大型融媒體互動戲曲節目《角兒來了》以人為破題關鍵,故事為破壁載體,匯聚優質資源進行解構、重組,將節目自身打造成“講述者”,通過融媒體平臺發力,擔負起了傳承傳統文化的職責。

  講好故事不容易,《角兒來了》在佈局戲曲文化故事講述時,緊抓三個核心要素:連接藝術與現實、溝通歷史于現在、傳承精神與文脈。

  在《角兒來了》中,做客節目的戲曲名家是顯性的故事講述者,節目本身則是隱藏的故事講述者。“訴説自己和戲曲的情緣”是節目嘉賓故事表達的主題,“呈現戲曲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內核和精神力量”是節目故事所要表達的內核。例如,“菊壇第一大武生”奚中路講述了恩師厲慧良的故事。厲先生每晚都要喝8碗水,為的就是能夠一晚上不斷地起夜練功;在浴池洗澡時,厲先生會待到他人上來時,再獨自跳進池子,只露個腦袋頂練功。節目通過挖掘戲曲名家的故事、打造生活化的場景,來映襯戲曲的魅力和包含的精神內核,並巧用融媒體平臺二次推廣傳播,成為戲曲藝術打破時間空間與現實生活的連接者。

  看戲只是淺層傳播,看戲時能逐漸懂戲,懂戲後感知文脈的傳承才是有深度的傳播。《角兒來了》雙管齊下,看戲結合談戲,欣賞藝術結合故事講述,不止起到了連接藝術與現實,還兼顧溝通歷史與現在。戲曲名家從入行學藝到上臺演出,再到成為名家的過程,是“個人歷史”的表現,也是“戲曲文化歷史”的縮影。節目中,被譽為“菊壇儒將”的李軍9歲學戲,前後追隨多位名師學習,在汪正華先生身上學會了現代戲和傳統戲之間演唱方法的調整。這雖然是李軍的個人故事,卻讓觀眾感受到了戲曲文化的博採眾長和相容創新,也看到了戲曲文化自身所體現出的歷史與現代的碰撞和統一。

  《角兒來了》每期節目的嘉賓都是不同的戲曲名家,他們在講述自己故事的同時正是與觀眾進行人格互動。故事講述者分享自己對戲曲的感悟和堅持,並與故事傾聽者通過人格互動形成更深層次的文化精神輸出,完成了故事傳承精神與文脈的使命。(光明融媒記者牛夢笛)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