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合力將《柳堡的故事》搬上音樂劇舞臺

2019-04-17 08:42:11|來源:文匯報|編輯:于曉萱

  音樂劇《九九艷陽天》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由紅色經典《柳堡的故事》改編的民族音樂劇《九九艷陽天》昨晚在上海大劇院迎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正式首演。“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坐在小河邊……”60年傳唱不衰的悠揚旋律,帶觀眾再次回到硝煙瀰漫的戰火青春,從一代又一代人對理想的赤誠嚮往中,得到回味深長的感動。

  紅色經典的世紀迴響

  “這部戲不是寫給過去的人看,而是面向現在和未來。”談到兒時就已熟悉的電影《柳堡的故事》和主題歌《九九艷陽天》,編劇、總導演雷國華表示,改編經典、將其傳頌一直是她的夙願。

  《柳堡的故事》是軍旅作家胡石言創作于1949年的短篇小説,發表于1950年的南京《文藝》並被《新華月報》轉載,其後蜚聲文壇。經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拍成電影后引發轟動。《柳堡的故事》首次在新中國革命戰爭電影題材中增加了愛情表達,新四軍戰士李進和農村姑娘二妹子的愛情,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84歲的二妹子扮演者、表演藝術家陶玉玲回憶,曾收到上千封影迷來信,時至今日仍有耄耋之年的影迷,唸唸不忘地向心目中的二妹子“表白”。

  電影達到了如此藝術高度。起初,胡石言的太太余金芬女士拒絕了所有的電影電視改編,雷國華費盡週折才聯繫到她本人。兩人第一次見面,雷國華就潸然淚下:“這種血脈裏的感動、傳承的精神不能強求,也不是金錢能夠買到的。”余金芬則對她給予了百分百的信任,沒有干預任何創作過程。

  十年打磨,該劇經過對劇情的不斷調整、劇本修改過幾十稿,才最終在上海之春的舞臺上正式奉上首演。革命年代戰士的大無畏精神,讓20多歲的演員們深受感動,他們用自己的全情投入賦予紅色經典以全新的藝術感染力。演出結束時,臺上台下都唱起《九九艷陽天》。

  長三角地區協同打磨精品

  在確定將其改編為音樂劇的形式之前,雷國華曾考慮過淮劇、歌劇等諸多藝術形式。“但音樂劇在北京、上海的觀眾都越來越多,它集合了表演、舞蹈、歌唱等綜合藝術形式,可看性最強,可以風靡全世界。”主創團隊希望將經典的血液,混合交響、流行音樂、民樂,以最美麗的形式呈現。

  創作過程中,為了挑選合適的搭檔,雷國華幾乎找遍了長三角文藝圈:邀請上海戲劇學院青年編劇加入創作,以求在歌詞和劇本上貼合年輕人喜愛的散文式直白;邀請鎮江籍音樂家印青擔任音樂總監,增加江蘇及山東一帶的民歌民謠元素,在戰爭的血色追憶中,平添一份浪漫和溫馨;邀請年輕的音樂家田汨,在音樂劇的框架中有機融合現代音樂和民間歌謠……鎮江市藝術劇院對《柳堡的故事》的深情與感恩,也讓她毅然將故事託付。兩個多月的排練,有時持續到深夜,演員就直接睡在了排練場地。激情澎湃的革命歷史情懷和現代審美的藝術追求,讓他們在同心協力中,感受到了心靈上的契合。全劇100多名演職人員從音樂、布景、服裝、燈光等各方面給予觀眾全新的視聽感受。

  92歲高齡的余金芬向主創們鞠了一躬,“文藝的力量到處都可以閃光,為了繼承和發揚經典、傳承經典,向各位年輕的文藝工作者們的努力致敬”。陶玉玲則幽默地説:“在電影中,二妹子只有120個字的臺詞,除了叫過三聲副班長、要求參軍就沒有臺詞了。今天舞臺上的‘二妹子’,把我這個‘二妹子’幾十年想説的話都唱出來了。”(本報記者 吳鈺)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