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典電影 留存了巴黎聖母院最美的時刻

2019-04-19 08:18:37|來源:文匯報|編輯:于曉萱

  《巴黎聖母院》(1956)

  《天使愛美麗》(2001)

  《午夜巴黎》(2011)

  《茶花女》(1984)

  《碟中諜6:全面瓦解》(2018)

  《巴黎狂戀》(1961)

  《成長教育》(2009)

  《雲中行走》(2015)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文藝愛情片《愛在黃昏日落時》中的這句經典臺詞,因為道出了巴黎聖母院永恒的文化地位,引發影迷共鳴。

  孰料,影片播出15年後,這句臺詞竟一語成讖。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發生火災,熊熊火焰在教堂兩座鐘樓間躥出,高聳的塔尖在大火中坍塌,所有木質框架都在燃燒。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成了一個文明的噩耗。有人推測,巴黎聖母院重修工作可能要維持八到十年,即便整修完畢也未必能恢復原貌。

  但更多人依舊願意相信:巴黎聖母院永遠不會消失。這棟坐落于法國的哥特式建築,不光承載著宗教、美學意義,更是早已成為一種浪漫文藝氣質的代名詞,承載著人們對法國這座時尚文藝之都的憧憬與想像,是屬於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卡西莫多與埃斯梅拉達在這裡邂逅;奧黛麗·赫本在這裡度過美好假期;伍迪·艾倫讓男主角來了一場午夜穿越;就連“碟中諜”阿湯哥也來此執行任務……巴黎聖母院在各類影視作品中頻繁亮相,而這些作品也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恒不衰的文化強度。

  拍不盡的《巴黎聖母院》凝刻人們對這座建築的情結

  在很多年前,一位法國作家來到巴黎聖母院參觀。幾個希臘字母組成的手刻詞——ANáΓKH(命運)出現在鐘樓黑暗的角落。經過時間侵蝕而發黑的字體,與詞語本身所蘊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瞬間打動了作家。他用一本舉世矚目的小説,回饋了這個神秘的瞬間。這本小説便是《巴黎聖母院》,作家則是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

  圍繞巴黎聖母院的諸多影視作品中,《巴黎聖母院》最經久不衰,凝刻著法國人乃至全世界對這座建築最初的愛與終極的情結。雨果用浪漫主義的筆法,將巴黎聖母院的美與魅,推到世人面前。在這裡,巴黎聖母院不僅僅是審美客體,更是歷史的見證人,悲劇的參與者。而面目醜陋卻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美麗的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則成為永恒的經典形象。

  《巴黎聖母院》被翻拍了多少次已很難統計。最早的一版電影長片有可能是1923年,由環球影業拍攝的默片《鐘樓怪人》。以恐怖片聞名的環球影業,自然不會放過這出發生於神秘哥特式建築中的悲劇。在諸多版本中,最為觀眾熟知與認可的,要算美國雷電華公司製作的1939年版,以及讓·德拉努瓦執導的1956年版。查爾斯·勞頓飾演的卡西莫多,是1939年版本的亮點,極致醜陋的粧容效果,配上精湛的演繹,讓觀眾印象深刻。只是,這一版沒有跳出好萊塢的媚俗套路,不但增加、重改不少感情戲,還將悲劇結尾改為大團圓結局。在秉持原著精神上,1956年版無疑可圈可點。一頭深棕秀髮、一身紅衣、身材熱辣的意大利女演員吉娜·勞洛勃麗吉達,演出了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的野性與活力,尤其是她在片中的一段歌舞演繹,成為經典片段。

  永遠不會消失的巴黎聖母院是一種永恒的文化精神象徵

  “我聽過一個故事,説的是佔領巴黎的德軍撤出的時候,他們在巴黎聖母院埋了很多炸藥,他們得留一個人來按爆破的按鈕。但是那個人,那個士兵,他卻下不了手!他只是呆呆地坐著,驚嘆這地方的美妙。當盟軍部隊到達的時候,他們發現炸藥還在那裏,但按鈕沒有人碰過。”

  在《愛在黃昏日落時》中,正是男主角在巴黎聖母院前向女主角講述的這個故事,才引發了後者的經典發問:“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火災,《愛在黃昏日落時》成了現下網絡傳播中,與巴黎聖母院連接感最強的影片,片中這幕也成為刷頻爆款。

  事實上,《愛在黃昏日落時》與巴黎聖母院確實存在內在邏輯關係,只是,關聯詞並非“災難”,而是“永恒”。《愛在黃昏日落時》上接《愛在黎明破曉前》下承《愛在午夜降臨前》,是文藝愛情經典“愛在三部曲”中的一部。這個由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伊桑·霍克搭檔朱莉·德爾佩主演的系列,創意新鮮:三部曲跨越18年,分別選取男女主角初遇、重逢、婚後這三個不同階段短短一天中的相處故事。作品中幾乎沒有戲劇衝突,男女主人公的互動多靠並肩觀光與對話實現。兩人每一次不到一天的共處,要用來消化人生中九年的經歷與積澱,頗有點“一朝風月,萬古長空”的浪漫詩意。片刻與長久的對抗性,帶給電影張力,也完成了一次對“永恒”的辯證探討。出現在兩人相遇行程中的巴黎聖母院,無疑又是這重永恒性的重要化身——不會消失的巴黎聖母院,實則是一種永恒的文化精神象徵。

  巴黎聖母院的強大文化穿透力,不光被文藝片追捧,也輻射到了商業巨制中。人們最近一次在熱門影視劇中與巴黎聖母院“邂逅”,當數去年上映的《碟中諜6:全面瓦解》。在跑遍上海、迪拜、倫敦、維也納等城市之後,阿湯哥終於來到巴黎。誰又能料到,在“白寡婦”背後隱隱顯現的背景,或許是觀眾最後一次在影視劇中得見巴黎聖母院最完整的樣貌。

  承載著創作者對一座城、一種文化氛圍的浪漫想像

  有人説:在電影內外,巴黎就是浪漫的同義詞,而聖母院,就是巴黎這塊蛋糕上最誘人的那顆櫻桃。出現在形形色色影片中的巴黎聖母院,不光光是“這就是巴黎”的終極宣言,還參與敘事,承載著創作者對一座城、一種文化氛圍的浪漫想像。

  戈達爾的首部故事片《精疲力盡》,便取景巴黎,出現了聖母院的倩影。這部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開山之作,採用了即興式拍攝風格,以實景與外景為主,因獨樹一幟的呈現,蜚聲國際。片中一幕主人公讓-保羅·貝爾蒙多在街頭讀報,背景正是當時的巴黎聖母院。戈達爾在這部處女作中恣意揮灑的生猛創造力,恰恰與巴黎街頭自由浪漫的氛圍相得益彰。

  在電影《巴黎假期》中,奧黛麗·赫本又在這裡談起了戀愛。威廉·霍爾登飾演的名編劇,為了趕上創作進度,請來了奧黛麗·赫本飾演的漂亮秘書。孰知,進度不但沒有推進,兩人之間擦出了愛情火花,還將生活搞得一團糟。此時,擁有聖母院的巴黎,又成為了狂熱愛情的滋長地。

  伍迪·艾倫執導的《午夜巴黎》則滿足了人們對巴黎文藝風情的幻象。被瑣碎生活虛耗的男作家,來到巴黎度假,卻穿越到了文藝的“黃金時代”,與海明威、畢加索、菲茨傑拉德、達利等人浪漫邂逅。片中一幕,男主角與一位女子,坐在巴黎聖母院旁的長椅上讀書,文藝范十足。這位客串的女演員,正是曾經的法國的第一夫人布呂尼。

  與以上影片中的文藝、浪漫定位不同,法國經典影片《天使愛美麗》中的巴黎聖母院則是童年陰影一般的存在。電影中,媽媽剛帶女兒去巴黎聖母院祈禱完,就被一位從聖母院上跳樓自殺的遊客給砸中身亡。只是,遭遇不幸的小艾米麗,無比樂觀,經常通過異想天開的方式幫助別人。這樣的劇情正合了那句法國諺語“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越是投入其中,生活越是無從説起,難以定論。(本報記者 張禎希)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