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展現一段珍貴歷史

2019-08-16 11:10:3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武若曦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之後,根據各方面意見,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確定了對被關押的國民黨戰犯的總體政策:不審不判不殺,給予人道主義待遇,組織政治學習和參加勞動改造,待時機成熟後,再酌情提出處理辦法。

  正在央視播出電視劇《特赦1959》,就講述了華北功德林管理所改造戰犯以及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特赦戰犯若干的重大歷史事件。這是這段歷史首次在電視熒屏上體現。主創們以這部劇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著力打造

  該劇製片人之一單驍男説,這段歷史鮮為人知,改編電視劇的難度很大。在公安部的支持下,在很多專家的幫助下,主創們慢慢找到了自信。“應該感謝編劇趙琪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能力、知識儲備,打造了一個好劇本;董亞春導演深厚的藝術功力、嚴謹的創作態度以及他帶領的服化道美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各個細節上力求還原歷史;最後當然還有演員們的精彩演繹,這段歷史才能展現在熒屏上。”他説。

  這部劇還比較成功地把新中國第一個十年的社會狀況和歷史大事,跟改造戰犯的劇情有機結合,抗美援朝、西南剿匪、北京舊城改造等事件逐一表現,還通過戰犯參觀長春汽車製造廠、武漢長江大橋、瀋陽機床廠等展現了祖國新貌,使這部劇顯得更加厚重、溫馨。

  真實再現

  據介紹,劇中的戰犯絕大部分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有4個虛構的角色,也是糅合多個戰犯的親身經歷和細節組成的,“每個人物的情感和心路歷程都是真實的,甚至可以説是有證可查的”,觀眾可以看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和人性的複雜。

  讓敵人認同我們,比在戰場上打敗他們更難。這些戰犯最終改過自新,成為自食其力的公民,這一艱難過程是如何實現的?

  單驍男説,主創和公安部專家認為,最主要的是感化,還有就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對國民黨戰犯內心的巨大影響。當時許多國民黨高級軍官身患重病,周恩來總理直接指示給他們治病,對戰犯的關懷無微不至,令他們大為感動。在劇中飾演華北功德林管理所所長王英光的張鐸則提到信仰的力量,他説:“中國共産黨信仰堅定,要建立一個新中國,要讓所有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所以才能戰勝有美國軍事援助、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

  用心演繹

  無論戰犯還是我軍官兵的扮演者,在劇中都奉獻了有特色、有功力的表演。比如張鐸飾演王英光就塑造得有血有肉。張鐸表示,他曾去英國戰爭博物館參觀,瀏覽“一戰”“二戰”的視頻和文字資料,獲得了切實的感受。王英光並非高大上,他也有從不想到功德林工作、希望投身新中國建設,到拋開殺妻的個人恩怨,帶領大家努力完成戰犯改造任務的轉變,他的成長和轉變很真實。

  《特赦1959》片花裏有句話:“君子赦過,強國宥罪。”語出《易·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單驍男説,劇中化用這句古老的表達,表現了執政者的胸懷和大國自信。張鐸表示,改造和特赦戰犯的做法當時獲得了極大的社會效應和國際輿論效應,體現了國家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值得後人敬佩。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