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戀》:一曲讚美長江的時代戀歌

2019-11-11 09:17:47|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劉欣

  《長江之戀》劇照:人們在金沙江邊種樹  百度圖片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牽頭,聯合長江經濟帶11家省級衛視創制的6集電視紀錄片《長江之戀》日前與觀眾見面。它以4K高清畫質,帶領觀眾領略長江沿岸的美景,如三峽一帶江水的奔流而下,漢江平原的一望無際,太湖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更為可貴的是,它聚焦了長江流域沿岸在“長江大保護”政策下,民眾的生動實踐帶來的舊貌換新顏,也有機融合了長江沿線的歷史、地理、人文等一系列元素,記錄和展現了兩岸古風與今韻交織、保護和發展並存的圖景。上海文化與旅遊局局長于秀芬説,“這部紀錄片展現了中華兒女對長江的戀戀深情,是一部了解長江的百科全書,也是一曲讚美長江的時代戀歌。”

  該片播出後受到專家一致好評,播出期間觀眾熱情點讚,52城收視0.15,豆瓣評分高達9.0。

  “我們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了多少深情。”製片人、總導演劉麗婷説,在國家廣電總局的部署下,長江沿岸各省市電視人聯動,5個月的拍攝期間,大家分為8個攝製組,走遍了長江全境,總行程超過10萬公里。“我們在一步步的行走中,積累了越來越多對母親河的愛意,同時也積累了對每一位長江守護者的愛意。”

  片中的長江守護者都是普通又偉大的人:洞庭湖漁民何大明一直以捕魚為生,當他發現洞庭湖面臨生態危機,就和其他漁民自發成立了洞庭湖生態保護協會,義務巡湖。因為觸及某些人的利益,他簽下了生死狀,萬一在保護行動中遇到危險,妻兒由其他隊員照顧。中華鱘是“長江中的大熊貓”,上海市水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劉健參與了搶救中華鱘的工作,堅守叢林20多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被稱為“江豚爸爸”,為了保護長江的水生動物,他把40年職業生涯完全獻給了白鰭豚和江豚,他説:“江豚的保護不僅僅是物種保護,實際上是通過對這個物種的保護來保護整個長江。這也是我們參與《長江之戀》後想盡力傳達給觀眾的信息。”英國探險家阿什·戴克斯是徒步長江第一人,他用352天從長江源頭走到入海口,全程6500公里,“長江其實有很多變化,樹木變得更加鬱鬱蔥蔥,江水也變得越來越乾淨了。”他説,“《長江之戀》所表達的跟我的所思所想非常契合。”

  觀賞以長江為題材的紀錄片,會帶給觀眾巨大的歷史感、親切感和代入感。在《長江之戀》之前,曾經有過同題材的《話説長江》和《再説長江》,分別誕生於1983年和2003年,影響極為深遠。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認為,3部紀錄片一部比一部更具有鮮明、自覺的生態意識,可貴的是,“《長江之戀》中的生態意識是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上來表現的,同時又跟普通百姓息息相關。”

  《長江之戀》在記錄、傳播長江的壯闊之美以及長江守護者的情懷與堅守的同時,更希望喚醒人們心靈深處對於自然、生命的親近與敬畏。世界自然基金會任文偉説,現在很多環境問題的産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工業化、城市化割裂了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我們做的工作從根本上説是要改變人的行為和企業的行為。改變人的行為需要更多跨界合作,讓人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長江之戀》就是在以一種可行的方式,重新喚起我們對長江、對水的感情。”(苗 春 邢夢雨)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