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電視>>正文

《中國地名大會》康震、胡阿祥“拆魯班鎖”被難倒

2019-12-06 10:26: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欣

   “人依地棲,地以人傳。”地名,不僅是人們為一個地名命名時的著眼點,還是“鄉愁”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人們尋找古代中國人大智慧的一個坐標。即將於12月7日(週六)19:00檔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四期節目,便以“智慧”為主題,帶領觀眾沿著地名的坐標,共同探尋中國的文化,一起領略中國的智慧。

  康震、胡阿祥現場拆解微縮模型

  “當代魯班”展現榫卯智慧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是什麼讓它在一千四百年間經歷戰爭、災害都始終完好無損?本期特別出題人、榫卯匠人王震華將為我們揭開中國構造背後的中國智慧。

  此外,王老還將他花了兩年的時間,經過20萬道工序所製作而成的趙州橋微縮模型,以及花了整整五年時間,由7108個零件組成的祈年殿微縮模型帶到了現場。面對如此精緻的傳統工藝,特別嘉賓康震、胡阿祥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兩位老師在體驗的過程中竟拆解起了祈年殿?又是怎樣的難題竟讓康震大呼“難為人”?

  保定斜拉橋表演“空中芭蕾” 京張鐵路跨越百年

  中國智慧不斷升級

  古有趙州橋歷經千年的風、雨、洪、震考驗,依舊巍然屹立在洨河之上;今有保定斜拉橋表演“空中芭蕾”,刷屏河北人的朋友圈。本期,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橋總工程師、橋梁界“冠軍收割機”姜薪將擔任特別出題人,為大家講解修建保定斜拉橋的故事。究竟一座總重量8.1萬噸的大橋是如何完成轉體?

  隨著中國高鐵走向世界,中國技術、中國製造也被更多人所看到並認可。究竟是什麼高科技保障了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的青藏鐵路能夠安全運行?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中國智慧在百年間又有了怎樣的升級?青藏鐵路凍土科學家張魯新和青年科學家夫婦劉醒辰、崔新將為大家一一作答。

  地名中蘊涵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彰顯著中華兒女的“情”和“夢”,是寶貴的文化遺産和精神財富。12月7日19:00,鎖定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地名大會》,讓我們一起探尋地名背後的大智慧!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