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電視>>正文

《一堂好課》“美育課”開講 央美院長帶領大家擦亮“發現美的眼睛”

2019-12-06 13:23: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欣

  12月8日(週日)20:30,央視綜藝頻道《一堂好課》將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擔任主講人,為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以及觀眾帶來一堂“美育課”。此外,“好課班主任”康輝、“課代表”王菊、熊梓淇也將通過趣味的課間討論,與大家一起探究美、學習美。

  康輝巧妙解讀科學與藝術

  范迪安致力於把美育帶向生活、帶向社會

  “專門到理工科的學校講一堂美育課,這是不是有點給理工科的學生補課的意思?”這是一位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向“好課班主任”康輝提出的問題。對此,康輝引用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的一段話來解釋,“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同時,康輝也認為北京理工大學的校訓“德以明理,學以精工”中,蘊涵了一種對道與術高度結合的追求,“當道與術高度結合之後,就可以懷遠博見有諸世人,從而達到一種人生之美的境界。”

  當然,發現美、感知美這件事情需要在大家的主觀認識上,通過不斷學習去提升。為此,《一堂好課》“美育課”特別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擔任主講人。作為中國美術界的資深策展人、美術評論家和藝術教育家,范迪安一直致力於促進世界優秀藝術成果交流,提升中國美術的國際影響力,使美術館和美術學院以“親民”的形象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為社會美育提供寬闊平臺。在他看來,美雖然難以用相同的標準來界定,但卻能給人帶來相似的感受,“美學著重是研究感性學,美術是要創造美的形象,而美育是要用更多的渠道和方法來讓我們每個人認識美、感受美,進而能夠創造美。”

  在本堂課上,范迪安將重點圍繞“美的欣賞與美的感知”、“美的想像和美的創造”兩個話題展開,通過列舉優秀的美術作品,探討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徵,解讀生活美學,為大家講述美的形象塑造與文化理想,以及美的創造與美的想像力培養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其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之心古已有之”。對於加強美的教育,他又説:“一方面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對美的理解上有盲點和誤區;但是另外一方面,大家對美的嚮往又是非常積極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美育的大課堂,或者説把美育帶向生活、帶向社會,的確是十分重要的。”

  美育課秒變“手工課”

  王菊、熊梓淇教師經歷令人意外

  為了幫助觀眾更好地進入對美育的理解,“好課班主任”康輝請來了兩位不僅“專業對口”,還“各自美麗”的“課代表”:在大學裏學習藝術教育專業,並曾擔任小學音樂和美術老師的王菊;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係,又曾給即將要高考的藝術類考生進行過專業培訓的熊梓淇。

  其中,王菊曾以自己獨特的美挑戰了很多人的審美,她説:“曾經我剛出道的時候,被很多人質疑過,説我的形象不能夠做一個藝人,但是今天我帶著一個新的問題來到這個課堂——如果一個人一開始對於美的感受已經被大家否定了,那他是否還有繼續追求美的動力和意義呢?”而從學習到工作都一直與美緊密相連的熊梓淇,則希望通過這堂課精進對美的理解。

  范迪安院長曾説過,“審美活動的根本價值就在於對於我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喚起。”為了檢驗大家的聽課成果,本堂課的“課間”不僅將“動口”,還要“動手”。現場,美育課秒變“手工課”,由王菊、熊梓淇,和兩位北京理工大學的同學,通過各自的想像力將一個普通的快遞盒改造成具有某種審美價值的作品。究竟誰將在這場“美的改造”中脫穎而出?在課後提問環節,同學們又將有哪些關於美的疑惑?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曾説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麼美究竟是什麼?又存在於哪?我們怎麼樣才能夠發現它並真正地感知它?12月8日(週日)20:30,《一堂好課》“美育課”帶你擦亮那雙“發現美的眼睛”。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