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劇扎堆上線 農村題材的現實主義新表達

2020-06-02 08:47:18|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武若曦

  《我的金山銀山》劇照

  從5月開始,《花繁葉茂》《我的金山銀山》《遍地書香》等一批扶貧劇先後在熒屏亮相。6月,講述農村扶貧題材的《最美的鄉村》也即將登陸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不少國産劇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創作。扶貧劇似乎成了國産劇的一個新風口。輕喜劇的風格,輕鬆幽默的表達,以及大量的互聯網“梗”,是創作者們努力做到有意義的同時兼顧好看,向年輕觀眾靠攏的標誌。

  為年輕人定制喜劇梗

  《花繁葉茂》以貴州省楓香鎮為原型,展示了典型南方農村的脫貧難題;《我的金山銀山》從鄉鎮企業出發,展示産業扶貧、易地搬遷和電商扶貧的多種“通路”;《遍地書香》則從文化扶貧入手,以讀書帶動産業的升級發展。雖然扶貧各有高招,但已播的這三部扶貧劇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輕喜劇風格。

  單是三部劇集的主演就可見一斑。《花繁葉茂》的男主角是喜劇電影演員出身的王迅,《我的金山銀山》裏村委會主任是由范明主演,而《遍地書香》的主角來喜雖然名頭不大,但在《馬向陽下鄉記》和《軍師聯盟》中扮演的角色,都是喜感十足。“做主旋律劇一定要避免假大空、喊口號,一定要走心、接地氣,讓觀眾相信是第一位的。”《我的金山銀山》導演賁放表示,喜劇元素的增加就是讓扶貧劇年輕化的一種方式,作為“80後”,賁放認為製片方找到自己,其實是希望能對扶貧劇的表達加以革新,“劇中出現了很多年輕人的角色,像湯亮、范白露、范奮鬥、湯婉、大寶貝等,這些年輕人都非常地接地氣,很多喜劇梗都是為當下年輕人量身打造的。”

  現實遠比劇本更精彩

  不管是已經播出的扶貧劇,還是即將播出的《最美的鄉村》,今年扶貧劇創作從整體上看故事有連續反轉,人物關係也跌宕起伏,有的甚至因為戲劇衝突較多,被稱為扶貧版的《鄉村愛情》。

  對此,導演賁放直言,扶貧劇裏的故事並不是瞎編,“很多故事都是編劇深入幾十個貧困村採集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憑空想的故事遠不及生活帶給我們的故事精彩。”《最美的鄉村》總編劇、監製郭靖宇也表示,該劇採取單元劇的形式,其中每一個段落的故事容量足夠作為一個完整劇集來呈現。以其中一個故事為例,就有退伍轉業軍人拒絕承認貧困戶,與新來的第一書記“鬥法”的故事。主線之外,第一書記還要解決另一個村裏原村主任岳父違規吃低保的問題,在處理了涉事村主任後,脫貧還要仰仗此人。

  “這些故事看著很戲劇化,也都是有現實依據的,我在承德專門住了幾個月,我們的另一位總編劇楊勇此前也有做鄉村幹部的經歷。”郭靖宇直言,扶貧劇現實主義的表達,並不意味著要回避戲劇性,“回避戲劇性其實就是回避好看,農村的生活遠比想像中豐富。這次劇中我們就展現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致貧方式,過去一提農村貧困都是大病致貧,或者缺乏産業,這次劇裏就出現了‘因酒致貧’和‘因嘴致貧’,觀眾看了可能會驚訝,但這些案例確實也都是有原型的。”

  政策口號要活學活用

  和過去的農村劇不同,作為國家扶貧政策的另一種解讀,不少在播的扶貧劇不可避免地開始出現了政策口號。這種對政策口號的使用,乍一看可能違背電視劇表達規律,似乎有點不接地氣。但對於基層的扶貧工作,這種政策口號的宣講其實是必不可少的存在。郭靖宇透露,自己在寫劇之前也不太了解基層的扶貧工作,但是下鄉體驗了幾個月後,基層扶貧幹部的那句“貧困戶建檔立卡‘回頭看’”,再拗口也成了常在嘴邊的“知識點”。“當然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也需要注意頻率和方式,不能為了講政策而講政策。”他説。

  “我們這部戲在創作之初,就定位要360度全面展現脫貧的相關政策,讓還處在貧困地區的人民看了後可以學以致用。”賁放認為,扶貧劇除了作為電視劇的基本功能外,其實還有更多的社會效益。劇中分別展現了産業扶貧、異地搬遷扶貧、電商扶貧、企業扶貧、金融扶貧和教育扶貧等各種方式,其實也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在賁放看來,輕喜劇的表達,以及年輕人的參與,都在試圖讓扶貧劇更容易被觀眾接受,適當穿插使用政策口號,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把中央精準扶貧的精神傳遞下去,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