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銀屏上的共産黨員新形象
2020-07-01 09:22:22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武若曦

  【文藝觀潮】 

  熠熠生輝的共産黨員形象,如星辰般鐫刻在新中國成立後不同時期的銀幕、螢幕上。“十七年”電影時期中的江姐、玉梅、王成,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二楞媽”,新世紀以來的公安局局長任長霞、鐵人王進喜等共産黨員的藝術形象都令人難忘,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觀眾。

  與歷史上難忘的共産黨員形象遙相呼應,近年來英模紀實和扶貧題材創作中的共産黨員形象也鮮活生動,與那些永恒的經典形象共同匯聚成了一個意蘊豐富的共産黨人形象譜係。

  奉獻精神和理想主義情懷一脈相承

  新時代銀幕、螢幕上的優秀共産黨員形象繼承了此前一代代共産黨人的奉獻精神和理想主義情懷,與那些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革命先輩一道鑄就起中華民族堅韌的脊梁,這些時代楷模是執政黨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堅定信仰者和真誠踐行者。扶貧、英模紀實題材影視劇創作對人物的這一精神品質都進行了濃墨重彩的藝術表現,這方面原型人物的感人事跡為創作提供了堅實基礎。

  一方面,這些作品生動表現了共産黨人對老百姓的深情厚誼和滿腔熱情,藝術地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豐富內涵。如電視劇《初心》中,將軍甘祖昌解放後卸甲歸田,幾十年如一日開發虎形嶺、治理冬水田、建水庫、修大橋、養野豬……帶領沿背村群眾一步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李保國這位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幾十年紮根太行山,手把手地為當地農民講授種植蘋果的128道工序。

  另一方面,心繫百姓、立志改變當地貧困面貌同樣是流淌、奔涌在扶貧題材創作中共産黨人心底的摯愛、深情與責任,更是他們堅韌前行的動力源泉。如《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中,新中國成立後50多年中右玉一任又一任縣委書記始終矢志不移地植樹造林,作品充盈著恢弘大氣、深厚悲壯的美學氣質。電影《十八洞村》中老復員軍人楊英俊對家鄉、土地的摯愛同樣感人肺腑,這份愛與自尊、責任結合在一起,就産生了改變家鄉面貌的雄渾力量,如詩如畫的影像風格更讓這部主旋律影片卓爾不群。

  除了扶貧主題以外,還有部分聚焦行業模範的英模紀實電影,其塑造的時代楷模、優秀共産黨人都有著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電影《我是醫生》中吳孟超,作為中國的“肝膽外科之父”,九十高齡仍在手術一線,一生做了1.5萬台手術已書寫了人生的傳奇。電影《鄒碧華》中的主人公鄒碧華是上海高級法院的博士院長,他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案件審判的第一位,生前承受著超強的工作壓力直至猝然倒下……他定位自己為“燃燈者”,“正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完美,才需要我們去努力、去奮鬥,我們的存在才因此有了價值”。

  宛若鄰家兄長、姐妹般親切自然,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

  今年,一大批反映基層幹部工作狀態的扶貧題材電視劇不斷涌現。這些作品與時代同頻共振,將關注點放置在年輕的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上,道出了這些年輕基層幹部在扶貧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而在解決困難、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過程中,詮釋了“基層幹部的辛苦指數決定了鄉親們的幸福指數”的深刻含義。

  電視劇《花繁葉茂》中懷揣理想、稚嫩的大學畢業生歐陽採薇逐漸歷練成長,以真誠善良、有智慧有創意,一步步贏得村主任唐萬財的理解和支持。電視劇《最美的鄉村》中的主人公唐天石、辛蘭、石全有接受黨的號召,主動接受扶貧工作,軍人出身的扶貧第一書記唐天石,以“扶貧先扶智”為準則,幫助貧困村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辛蘭以鄉村生態特色為抓手,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助力解決貧困問題。同時,鄉村也不是世外桃源,面對惡勢力,基層黨員幹部愛憎分明。電視劇《一諾無悔》中廖俊波書記對當地惡勢力的霹靂手段讓人印象深刻,而電視劇《啊,父老鄉親》中的鄉黨委副書記王天生懲鄉霸、反腐敗的行動大快人心,“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使這些基層黨員幹部形象感人至深。

  除了描繪年輕黨員幹部形象,相較過去悲壯、嚴肅的共産黨員形象,當下眾多扶貧題材劇都帶有一定的輕喜劇色彩。人物形象接地氣、平民化,決不高高在上、刻板説教。他們宛若鄰家兄長、姐妹般親切自然,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潤物細無聲地引發觀眾的審美共情,也顯示了現實題材主旋律劇力圖突破模式化、概念化、努力貼近人心的自覺追求。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中夏寶生和趙百川兩位村書記最初時常話不投機、“相愛相殺”、詼諧幽默,但最終成為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肝膽相照的戰友和兄弟。電視劇《花繁葉茂》中懷揣理想的大學畢業生、第一書記歐陽採薇與村主任唐萬材亦莊亦諧,唐主任風趣詼諧、充滿民間智慧,讓脫貧致富的故事趣味盎然、寓教于樂。

  增添了前瞻的理性和科學精神,充滿了時代的新意

  創作者用心用情的藝術創造、精彩到位的表演使共産黨人形象更加親切可感,體現了新時代文化理念對創作的影響,也是現實題材創作深化現實主義美學原則的真實反映。

  在文化理念上,扶貧題材創作不再單單局限在物質層面改變鄉村面貌,而是深入到精神扶志與文化扶智的高度來全面提升鄉村的軟硬實力,也自然地落實到國民性改造的“立人”主題上,基層黨員幹部、精準扶貧的第一書記們正是擔負這一歷史重任的組織者與引領者。電視劇《遍地書香》中,第一書記劉世成以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樂天幽默的個性感染影響著村民們,黨員幹部的認識水準決定了扶貧的深度和境界,只有改變村民對知識文化的態度才能真正改變鄉村的貧困面貌。在這方面,多部扶貧題材電視劇都努力還原複雜的幹群關係,也細膩地刻畫了基層黨員的思想境界。扶貧故事生動揭示了村民們對精準扶貧的不同態度,其中有爭當貧困戶以撈取補助的落後村民,也有一些明明夠貧困戶條件卻以此為恥的村民們,對待扶貧的態度顯示的正是人的境界和個性。表現這些人物的變化與奮進也是扶貧題材創作的追求,更體現基層黨員們的責任意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發展理念滲透在新時代扶貧題材創作中,明顯超越了此前不同階段表現鄉村變革影視劇中的文化理念,也讓基層黨員幹部形象從傳統的樸實無華、吃苦耐勞的品格中,進一步增添了一份前瞻的理性和科學精神,充滿了時代的新意。植樹造林、改造環境是多部英模、扶貧劇的核心事件,也符合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邁進的歷史發展軌跡。《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谷文昌》《一諾無悔》等劇都貫穿著保護環境也受益於環境的發展理念,基層黨員幹部就是地方環境的守護神。

  銀幕、熒屏上的這些共産黨人形象樸實無華又崇高偉岸,講述好時代楷模和扶貧尖兵的故事是熱氣騰騰的生活饋贈,更是新時代文藝的責任使命。期待更多鮮活的共産黨人形象出現在銀幕、熒屏上,創作呼喚更多發現、更少窠臼,以及更有力的推廣……通過記錄這些優秀共産黨員的足跡來見證時代,書寫歷史。

  (作者:戴清,係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