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李安視頻連線北影節大師班 暢談藝術創作中的惑與不惑
2020-08-26 09:12:46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武若曦

  8月25日上午,北京國際電影節系列活動之一,李安電影大師班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甘南 攝

  昨天,身在紐約的導演李安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光臨第十屆北影節電影大師班,成為今年第一位開堂講課的電影大咖。

  李安這次大師班的主題是“東方表達與數字技術”。提及這兩者的融合,他坦言“講融合有點沉重”,因為技術與表達本來應該是一體的,不論數碼或是其他新技術,都只是一種媒介,表達內心的東西才是重要的。他笑言,自己平時在生活中並不擅長使用技術,用手機只會打電話。除了跟家人的相處交流,他的眼裏心裏幾乎都是電影,電影是他表達的唯一方式。

  李安説,在運用新技術拍電影時,需要找到新的素材與表達方式,讓文本與技術很好地結合。以演員表演為例,李安説,當他拍自己的第一部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突然覺得自己不怎麼會拍電影了。因為在3D鏡頭下,演員的表演看起來和2D有很大不同。“拍3D電影,演員表演要含蓄,內心層次要更豐富,不能浮于表面。”總之,李安在3D電影中希望捕捉到演員“無意識狀態中透露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

  在李安的作品中,東西方文化往往能夠融會貫通。李安説,東方文化含蓄厚重,尊重傳統,講究天人合一,“比如中國畫裏人在天地中非常渺小”;而西方文化把個人放在首位,在“講故事”上往往更有優勢,因為它更強調人對世界的改造。所以如果要拍有東方氣質的電影,就應該多在“意境”上下功夫。

  而在電影表達人性的層面,李安則認為,人在經過多次努力後仍然“搞不定”某件事情時的無奈和“真情流露”,是最動人的。

  回憶起《臥虎藏龍》的創作,李安笑言,當時他看小説時,覺得“李慕白像我自己,俞秀蓮像我太太,玉嬌龍像我心裏想做但又不好做的事情”。他在拍攝小説改編電影時,不想做“小説的翻譯”。“電影篇幅沒有小説長,但影像更直觀,所以電影要精準達到某種不能用筆墨形容的感受。業內有一句話,你是要忠於一部小説拍一個爛電影,還是要毀掉一個小説拍一個好電影?”他説,自己一般會從電影結尾開始思考,希望觀眾看完後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情懷,然後從後往前做鋪墊和堆砌。

  大師班上,年近四十的青年導演楊子提問李安四十歲時的心態是怎樣的。李安回答:“孔老夫子説‘四十不惑’,大家都認為這個年紀要明白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但我覺得作為藝術家,‘惑’很重要。電影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惑’,‘不惑’的時候電影就很乏味、很説教,也不會很成功。我相信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做藝術的人,就表現他搞不定的東西、困惑的東西,然後去面對它。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能看出來。如果輕鬆一點,做娛樂片沒關係;但如果要做藝術家,就要面對你的‘惑’,不斷發現你的‘惑’,用藝術呈現出來,這個東西是最可貴的。永遠不要放掉心裏的‘惑’。”

  另一位青年導演顧曉剛提問李安:導演到底要不要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冒險挑戰不同的題材?李安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我是選擇要冒險,因為如果不冒險,我整個人就會焦躁不安,冒險反而讓我有一種安全感,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心理。”

  談及疫情對電影的影響,李安説,目前疫情對好萊塢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困難,觀眾已經習慣了在家看電影。他説,疫情會讓電影改革的時代提前到達。電影院要想留住觀眾,就需要拿出和流媒體觀影完全不同的體驗來吸引觀眾。他堅定表示:“我是相信電影院的。”(記者 袁雲兒)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