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歷史人物超時空對話,人藝藝術再現歷史攸關下的“香山之夜”
2021-03-02 09:10:15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人藝新劇《香山之夜》海報。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遷至北平併入駐香山,在此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向全國各地勝利大進軍,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推出重點劇目《香山之夜》,聚焦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前夜這一攸關中國未來走向的重大歷史時刻,用毛澤東和蔣介石兩位歷史人物的“超時空內心對話”,展現中國共産黨走向勝利的歷史必然。

  借助戲劇的寫意手法,《香山之夜》打破對歷史題材的常規處理,在時空穿梭與“戲中戲結構”中再現歷史人物絲絲縷縷的內心和那段令日月換色的重大歷史。

  “解放軍攻佔南京的前夜,無論對毛主席還是蔣介石,相信都是一個不眠夜。”該劇導演任鳴介紹,《香山之夜》正是從解放軍攻佔南京前夜切入,以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的內心活動為主線,帶入同一時間蔣介石在浙江溪口住處的內心活動,將不同時空的人物放在同一戲劇場景裏,創造了隔空對話的藝術想像。以“小”見“大”,用一個時間節點,兩個人物的對話,輻射出整個歷史發展脈絡。

  除了發揮戲劇的“假定性”,讓兩位歷史人物隔空交鋒,《香山之夜》還採用跳進跳出的“戲中戲結構”——扮演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兩位演員既是旁觀者,又是劇中人,在陳述與評論、沉浸與間離之間將那一段歷史清晰再現,虛實結合給人無限想像空間。劇中飾演“蔣介石”的演員方旭認為,排演《香山之夜》讓他深切體會到了“戲劇是自由的”這句話,除了穿梭時空的寫意表達,他認為該劇還延續了人藝自焦菊隱以來將戲劇與東方美學相結合的探索實踐,如觀眾能在劇中看到傳統中國戲曲“一桌二椅”意蘊,也是戲劇本土化的一次有益嘗試。

  “人藝不是古玩店,在藝術上要大膽創新。”任鳴説。雖然在藝術手法上不拘一格,但該劇的劇本創作與表演卻是立足歷史、嚴謹不茍。編劇李寶群赴實地采風、體驗生活,為該劇收集了大量歷史資料並八易其稿。為了確保劇中人物真實、豐滿,劇組還請來了四批黨史專家為劇本提供專業的修改意見,讓演員們受益匪淺。曾獲得戲劇梅花獎的演員王斑在劇中飾演毛澤東,這一偉人形象之前從未出現在以“小人物”見長的人藝舞臺,為了增加角色的可信度,王斑拜訪著名髮型師製作專門頭套,並在短時間裏增重12斤,力求從外形上儘量貼近這一時期的毛澤東。在排練期間,看毛澤東選集、讀毛澤東詩詞,看毛澤東各個時期的影像資料等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目的就是要內外兼修,做到既有外在的像,又有思想的深、情感的真,讓劇中塑造出的歷史人物更加立體。”

  一段革命歷史,兩個歷史人物,通過他們各自的人生經歷和一段思想交鋒與論戰,濃縮中國共産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求索與追尋,展現整個國家民族的發展走向。《香山之夜》的主創表示,這部劇不僅要給觀眾講述一段故事,回顧一段歷史,更是要通過歷史揭示出鮮明的主題——中國共産黨之所以取得勝利並不斷發展壯大,是因為黨始終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永恒的主題,不僅具有歷史價值,更具有現實意義。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