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視劇 > 正文
曹磊把“概念性”人物演活了
2021-03-26 09:15:18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武若曦

  演員曹磊在出演《覺醒年代》中魯迅一角之前,出演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並不算多。他上一次出圈兒的角色,是在《軍師聯盟》中扮演的郭嘉,這次不少觀眾在被曹磊飾演的魯迅打動後去翻他的簡歷,才發現曹磊的演技已經出神入化到成了“劇拋臉”——你只能記住他的角色,卻忘記了這個演員自己本身的模樣。

  做造型

  頭套換了三個才合適

  曹磊説,能在《覺醒年代》中扮演魯迅,對他來説十分意外。這個角色是《軍師聯盟》的導演張永新拋出的橄欖枝,雖然深知角色意義重大,但出於對導演的信任,他欣然應允。“進組之前是先做造型,因為不是特型演員,所以造型能不能像先生也很重要。”曹磊直言,先追求形似,是演員進入角色的第一道門檻。他回憶,單是造型就做了一週,最終戲裏使用的造型是頭套全粘,然後再在頭套上修剪頭髮,“我們換了三個頭套,都被否定了,最後才找到合適的。每次頭套上的單獨剪髮,就得剪四個小時。”

  定完造型,看上去有些像魯迅先生了,曹磊心裏才有些底,“可以從外往內走了。”曹磊坦言,拍攝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人物一般都有原型,因此案頭工作並不難,“難點是如何真實地還原這些歷史人物在一起時的狀態,如何讓生活常態滲入到這些偉人的生活中。”

  其實,這也是《覺醒年代》劇組在創作中一直在思索的問題,他們需要讓大量的生活日常來豐滿偉人們的形象,曹磊説:“我們平時對人物形成的印象很多都是概念性的,要把這些概念打碎,讓人物鮮活起來,有溫度。”他直言,整個《覺醒年代》團隊一直在努力做這件事,而最終的呈現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無論是什麼文化背景的觀眾,在看到這部劇的時候,都不會覺得有隔閡感,人物是可親可近,可以了解到的。”

  演人物

  臺詞“拱嘴”也不炫技

  劇中,魯迅創作《狂人日記》的場景在播出後備受好評,曹磊也透露這場重頭戲確實也是經過反復的考量,最終選擇了劇中呈現的這個版本。“我們都覺得先生的寫作狀態不應該是普通的伏案寫作,我們做了幾個嘗試,靠在桌子上、半跪著,以及趴在地上,最終選擇了把稿子鋪在地上寫。”曹磊笑稱,他看見彈幕裏有觀眾説這樣寫肩膀會受不了,然後下一個鏡頭,魯迅先生寫完之後很疲憊地就躺下了,“我們做的設計都不是憑空想像,都是帶有生活本身的邏輯在其中。”

  曹磊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拍攝場景,是魯迅先生的一段演講。劇中,林紓創作了小説《妖夢》來影射並回擊新文化運動,魯迅決定用專題演講的形式正面對壘《妖夢》。因為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又是專業科班出身,曹磊透露拍攝這段戲之前他已經將臺詞背得爛熟,“半頁紙的詞,基本都很熟悉,用北京人藝的行話來説,就是臺詞都‘拱嘴’了。”曹磊回憶,正式拍攝起來也很順利,表達流暢、臺詞也都沒錯,但演的時候看到一旁扮演蔡元培的馬少驊老師面露不悅,他趕緊上前請教。

  “馬老師用一根手指頭輕輕點了下我,吐了兩個字——‘炫技’。”曹磊説,當時自己全身汗都下來了,他這才意識到魯迅先生並不是專業的演員,還是南方人,説起臺詞也不可能抑揚頓挫。曹磊請求張永新導演再給自己一次表演的機會,並在走回攝像機前的二十幾米路程裏重新找回了人物的表演邏輯,重演之後才得到了馬少驊老師的認可。曹磊透露,後來他才知道,導演在監視器前其實對二人的談話瞭如指掌,但在現場卻沒有點破,“這不光是我和馬少驊老師之間的信任,也是導演和演員之間的信任。”

  抓細節

  把先生的幽默釋放出來

  具體到魯迅這個人物的塑造,曹磊很謙虛,説關於人物的案頭工作是分內之事。《覺醒年代》中魯迅的戲份都是畫龍點睛的部分,魯迅創作《藥》《狂人日記》的過程被巧妙地融入劇情中。魯迅先生房前的棗樹是劇組專門從外地買來種在院子裏的,魯迅時常拿在手上的刻刀,因為經常抽煙而熏黃的手指,則是曹磊在仔細揣摩過角色後專門保留的細節。

  曹磊説,在《覺醒年代》的人物群像中,魯迅始終是十分特別的那一個。“先生給人的印像是犀利和冷峻,但他的內心其實很火熱,他所有憤怒的底色都是對國家對民族的愛。”在曹磊看來,魯迅窮其一生都是在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問題固然重要,很多人只是提出問題、宣泄自己的情緒,但不提供解決方案。魯迅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找到問題的答案。”

  曹磊通過大量的文字材料去找尋真實的魯迅,從字裏行間中也看到了魯迅的天真,“有時候看他的文字就像是兒童的視角,只有足夠的乾淨純潔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曹磊説,他希望把魯迅幽默、溫暖和美好的一面釋放出來,希望加上熱情,而不是一味地冷峻。曹磊表示,這也是他和張永新導演共同認可的創作理念,“一個人物的底色是打動我的關鍵,決定了我是否更願意去豐滿他。我們希望把那些堅硬的概念都徹底打破,透過那些縫隙去感受人物真正的底色。”(本報記者 李夏至)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