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綜藝 > 正文
怎樣的養成類綜藝,才能讓明日之花持續綻放?
2021-04-12 09:16:12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乘風破浪的姐姐2》節目照。《青春有你3》節目照。 製圖:馮曉瑜

  “青春有你3”“創造營4”“乘風破浪的姐姐2”……在微博平臺,這些關鍵詞的話題閱讀量動輒破10億、高的甚至突破幾十億,驚人的數據是養成類綜藝毋庸置疑的高人氣和良好前景的縮影。自2018年國內首檔偶像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誕生後,該類別的綜藝形式已經成為各大視頻網站的“兵家必爭之地”,為演藝圈輸送了包括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UNINE、THE9、R1SE、硬糖少女303等在內的一批偶像團體。

  與此同時,嗅到巨大的潛力後,養成類綜藝的邊界也不斷向外延伸,目光從練習生向成名藝人轉移,賦予其演藝事業的新起點。“走花路”是不少粉絲的口頭禪,作為這條路的起點,一檔養成類綜藝需要具備哪些品質,才能讓明日之花更好地持續綻放?

  從超女、快男到女團、男團,全能型藝人逐步涌現

  何謂養成類綜藝?從正在熱播的《青春有你3》每週觀看指南中便一覽無余:《青春宿舍接力》《青春健身館》《青春有個局》《青春電臺》……在每週五、六正片上線前,門類不同的任務、訓練、考核等環節亦是節目相當亮眼的看點,播出後每每能引起粉絲的熱議。另一檔熱播節目《創造營2021》也採用了類似模式,《練習室》《片場日記》等公演之外的片段花絮一併播出。所謂“養成”,即是將藝人 “從無到有”的培養及出道過程原本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回望選秀節目之初,2004年的第一屆《超級女聲》被譽為開創了中國的“選秀元年”,全民參與的選秀形式首度進入了國人視線。巧合的是,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也被不少人喚作“偶像元年”。承載著相同的造星使命,兩個“元年”之間節目的形式産生了迭代。舞臺競演是 “超女” “快男”等以往選秀節目的核心環節,觀眾根據演唱者的表現評分投票,可謂“一唱定生死”。

  然而,在養成類節目中,練習生們在舞臺準備過程中的努力與汗水得以被看見,最終的表演環節帶著更多成果展示的意味,如此機制不再武斷地僅憑一首歌決定參與者的命運,從而能將更多願意付出汗水的年輕人推到幕前。值得關注的是,在節目形式之外,出道藝人的才藝屬性更多地從“精”走向了“多元”。養成類節目中完整的課程和訓練生制度以培養全能型藝人為目標,節目的觀賞性大幅度提升後,選拔出的成員也大多兼備著唱跳能力,為演藝圈儲備輸送了一批新鮮血液。

  從圓星夢到“乘風破浪”,養成的不僅是偶像,也是更好的自己

  “開口跪” “唱片時代出來的歌手果然不一樣”,《乘風破浪的姐姐2》四公舞臺結束後,歌曲《起風了》《如燕》隨即便引發了網友的關注,那英、周筆暢、楊鈺瑩、張柏芝等人的名字再度高頻率地出現在歌迷的視野中。雖然同樣以養成女團為目標,兩季《乘風破浪的姐姐》選擇聚焦已在各自的事業中做出一番成績的“姐姐們”,沒有條框,沒有限制,演員可以唱歌,歌手可以跳舞,拋棄以往外界對其附加的桎梏後,她們在過程中散發的勇氣和自信是節目最大的看點,而這恰恰也是養成類綜藝最大的魅力所在:誰都有重新出發的權利,誰都有推倒重來的可能。

  “養成類綜藝中的練習生所呈現出的‘不完美’的真實性,恰恰為選秀類綜藝生態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偶像産業最迷人之處不止于星光,而是這種‘不完美’的真實性所折射出的代際伴生感。”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對記者表示。“從素人養成到中青年女團養成,以各年齡段女性為收視目標群體的養成類綜藝,正在逐漸走向針對特定群體批量、定向生産的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因此類似《乘風破浪的姐姐》等非傳統選秀節目的出現就並不是偶然。”

  如今養成類綜藝的觸角確實已伸向多個領域:《這!就是街舞》通過“明星導師+專業舞者真人秀”的模式,採取個人選拔、團隊作戰的表演方式挖掘更多街舞人才,構建多元完整的街舞內容生態;《演員的品格》以角色為出發點,蒐集行業中具有潛力和前景的年輕演員演繹熱門作品,多角度的評價體系旨在實現全民在線選角;《鮮廚100》關注飲食行業,見證新手廚師比拼過程中的成長……

  當養成類綜藝持續爆紅,觀眾最愛看的是什麼?是幕後揮灑的汗水在舞臺上迸發成閃耀的火花,是突破自我後展現出的無限可能,更是選手引發觀眾持續共情的“成長的勇氣”。節目、選手、觀眾,養成體系中的這三個坐標缺一不可,在健康向上的價值體系裏實現相互“養成”,健康良好的演藝生態也隨之構建起來。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