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視劇 > 正文
熱播劇《陪你一起長大》《小舍得》引發熱議衝突後的互諒能讓家庭劇抵達溫情彼岸
2021-04-19 09:08:45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近期,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小舍得》等持續熱播,進一步拓展了教育題材影視劇空間,折射出當下中國家庭的多元教育觀。《陪你一起長大》海報。

  如何給孩子創造最適合的教育環境?怎麼應對教育問題引發的家庭矛盾?育兒過程中的無數抉擇都在等待回答,這是“為人父母”的必經之路,也使得教育成為影視市場長盛不衰的熱點題材。近期,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小舍得》等持續熱播,進一步拓展了教育題材影視劇空間,折射出當下中國家庭的多元教育觀。

  教育題材影視劇涉及的是一個“話題庫”,創作者由此可以進入代際隔閡、階層差異等多重多元議題。有的觀眾反映:雖然劇集切中一些教育問題的痛點,但缺乏關於“起跑線”問題的深度思考,更忽略了對家庭代際矛盾的廣泛探討。專家認為,教育題材影視作品帶來的話題和熱度僅是宣發過程中的考量點之一,不應成為撬動收視率的抓手,更不是衡量創作品質的重要尺規。當創作者以真誠態度紓解社會對教育問題的焦慮與困擾,才能打造出引起觀眾廣泛情感共鳴的優秀教育題材影視作品。

  捕捉並定格現實生活圖景,拓展教育題材影視劇敘事空間

  近年來,教育題材影視作品再度迎來創作高潮,《少年派》《小別離》《小歡喜》《帶著爸爸去留學》等一批電視劇從多元角度映照出當下家庭教育現狀,在與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交匯中完成著對現實的鏡像化表達。如今正在熱播的兩部電視劇也引發關注,40集《陪你一起長大》聚焦學齡前兒童教育問題,42集《小舍得》則呈現“小升初”階段的教育現狀,接續描摹出與孩子們共同成長的“新手”父母形象。創作者積極開拓教育題材影視劇的視角空間,回應了大眾對影視作品探討新型育兒方式的迫切需求。

  《陪你一起長大》開篇便掀起一場“幼升小”風波,一紙學區房劃片規則更改的通知引起了家長們的議論紛紛。劇集順勢切入四個現代家庭的育兒故事,將“實習期”父母們的難題和困惑集納于熒屏的方寸之間。職場精英甦醒(劉濤飾)是望子成龍,奚彬(李光潔飾)則秉持快樂教育觀念,構成了一個“虎媽貓爸”型家庭;其餘三組家庭則演繹了全職太太、二孩家庭、離異夫妻等典型樣本。勾勒幾組不同家庭的狀況,貼上概念化、類型化標簽,以熒屏群像反映世間百態,幾乎是教育題材電視劇最常見的敘事策略。

  在劇情構架上,《小舍得》採取了更精妙的嵌套結構,圍繞一個大家庭裏的兩個小家庭展開故事。南儷(宋佳飾)和田雨嵐(蔣欣飾)是組闔家庭裏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姐妹,大家長是南建龍(張國立飾)。這對姐妹性格迥異,教育理念也截然不同——田雨嵐相信“愛拼才會贏”,南儷信奉“快樂童年”理念。基於這種新奇設定,《小舍得》巧妙地借助教育話題,探討了引起廣泛共鳴的新型家庭關係。理念衝撞的家庭成員如何共同成長,合力走出育兒困境,牽動著觀眾的心神與目光。

  兩部電視劇以現實主義手法展開影視化創作,折射生活真實面貌,充滿煙火氣的故事情節設定讓觀眾産生了共情。學區房、特長班、“推優生”、課外補習等教育問題逐一鋪陳展現,一定程度上映照出新生代家長對待孩子教育問題的緊張與困擾。在講述育兒經歷的同時,劇集還以多線並行的模式,探討了職場矛盾、家庭暴力、姐弟戀、離婚不離家等諸多社會熱點話題,進一步拓展了教育題材影視劇的敘事空間。

  樹立正確考學觀,現實主義作品更須打破蒙昧、啟迪人心

  教育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相關影視劇也較易引起觀眾共情。目前,《陪你一起長大》已因“媽圈凡爾賽”“喪偶式育兒”“爸爸帶娃災難現場”等話題登上熱搜,網友對劇集的品質褒貶不一。

  “學校是起跑線,家長是起跑點”;“教育不是一場通關遊戲,而是一座遠方的燈塔”等金句在電視劇中閃現,但僅限于口號式的心靈雞湯,缺乏對於教育“起跑線”問題持續而深入的探討。有的觀眾認為,劇集以“幼升小”階段的育兒經歷破題,卻轉而聚焦職場潛規則和“全職媽媽”等社會問題,將家庭生活的柴米油鹽拼湊到一塊,反而偏離了教育題材電視劇的故事主線。其實,在多線敘事的並行結構下,輕重失衡、邏輯混亂等問題,已成為部分教育題材影視作品的通病。複式敘事不是標簽化“人設”的簡單拼裝,教育題材電視劇一旦落入複寫“套路”,批量塑造刻板的家庭群像,缺乏誠意和獨特性的敘事,就易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

  更何況“話題先行”的理念亦非創作良方,當下觀眾對於類似的教育話題早已司空見慣,感同身受的閾值越來越高。當下一些教育題材影視劇執迷于構建緊繃的劇情張力,過度渲染父母的教育焦慮,不斷拋出家庭代際矛盾的尖銳問題,層層加碼的焦慮感簡直令人感到窒息。專家指出,電視劇擊中現實焦慮、引發共鳴只是起點,《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等優秀作品不拘泥于現實生活,而是站在超越現實的更高視角,打破蒙昧、啟迪人心。即便文藝創作無法提供現實的解決方案,也應帶著觀眾反思,剖解正確考學觀,紓解社會情緒,借助劇中人物關係的互諒來抵達溫情的彼岸。(記者 宣晶)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